第一百三十二章 京城(2)
作者:落叶漂飘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02

京城之中现在是一片混乱,当然,这里是指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是指那些平日里在京城之中手眼通天的人,至于位于底层的社会民众倒是没啥影响。这却是因为,在公孙白遇袭的同一天,李多祚就派人在京中暗暗传递出公孙白被人刺杀身亡的消息,李多祚虽然不明白家主为何要在消息还没有传出去的时候就把此事在京城传出风声来,若是趁着大家都不知道消息,他们李阀或许就可以多做很多准备来应付即将来临的变故,可是家主偏偏要让他提前就放出消息,这无论如何也是李多祚不能够想明白的,就像他不明白家主为何要让他把李阀刺杀公孙白的事告诉尹逸辰一样。

尹逸辰到底是尹逸辰,是大赵国堂堂的右相,是在大赵国之中唯一一个能够和公孙白正面相抗的人物,是和公孙白斗了几十年依然还能够屹立不倒的人物,虽然在地位上比公孙白略有不如,左相方位文官之首,不过也仅仅是略逊一筹而已,他背后还有着大赵国广大的门阀世家和地方豪族的支持,不是公孙白那样草根出身的人能够比得上的,由此可见此人的厉害,要不也不能和公孙白相斗几十年,还被公孙白视为大敌。

尹逸辰的政治目光到底还是要比李多祚高得多,李多祚最初说起李阀派人杀尹逸辰的事情的时候他恰好被一个事情难住,一个关乎他以后大业的事情,需要他做出某个重要的决策,一个可能会影响到天下大乱之后他能不能顺利的角逐天下甚至登顶的决策,容不得他不上心。李多祚还算是聪明,说东西的时候含糊其辞让人一下子不明白在说啥,几句过来,尹逸辰本来就心烦,李多祚还绕来绕去的,就让他更加的心烦了,以至于李多祚对他说的话还没有从脑子里边过一遍就赶紧的把他打发走了。不过李多祚一走。尹逸辰就意识到,自己这次怕是给李阀的人利用了,而且还利用的不浅。他到底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刚才不过是因为想某些东西才没有注意李多祚到底说了些啥,此时细细一想,把李多祚刚才说的话全部综合起来,里边蕴含的意思大概就是,公孙白在广东害死了他亲弟弟李子通,李阀的人咽不下这口气,尤其是他李多祚,还在李子通的坟前发过毒誓,要为李子通报仇。可是尹逸辰似乎没有支持他们的意思,四年前魏锦祝从关东归来之后,尹逸辰不仅没有对公孙白发难,反而还做出了一些妥协,还是以牺牲李阀的利益作为的妥协,李阀的人心中有些不爽是自然的,他们想不通这个问题。照李多祚刚才话里边的意思,他们这次无意之中得知公孙白要到关东去,身边的护卫也不多,具体的行走路线也已经打听清楚了。要是尹逸辰此时还不明白李多祚话里边到底是啥意思,那他就白活了这么多年,和公孙白斗的这么多年白斗了,李多祚的意思分明就是,他们已经打听清楚了公孙白身边的虚实,要趁着他们这次离开京城,身边的护卫力量又不充足的情况下,要对公孙白下手,下手的意思自然就是杀人。

李阀作为尹逸辰身边忠实的狗这么多年,对于李阀的斤两他多少也知道点,虽然李阀有些东西对他隐瞒着,不过这么多年过来了,能摸清的他也都摸的差不多了,李阀暗处隐藏的力量还是趁着几年前他开始着手为以后天下的大事做准备的时候壮大的,以前的主要力量都放在经商上边。李阀的财力自不用说,在天下所有的财阀之中都是数得上来的,又搭了他尹逸辰的顺风车,这几年力量壮大的很快。而且,他们既然把公孙白身边的东西都摸透了,还决定了向公孙白下手,那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才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公孙白手底下的护卫力量尹逸辰作为他的老对手多少知道点,公孙白虽然背后没有豪门大族的支持,没有人力和财力供他训练出大量有实力又忠心的人手,可是他于大将军李牧邯甚是相熟,据尹逸辰所知,李牧邯就曾经为公孙白训练出了一大批的护卫人员,个个战斗力惊人,保护人的经验丰富,而且忠诚度有保障,尹逸辰几次费心思想把人打进里边都没有成功。若是公孙白身边的实际情况真的如李多祚所言,据他所知,李阀暗中的人手若是好好策划,把握还是很大的,只怕李阀的人一出手,公孙白的小命就难保了。

若是以往,尹逸辰与公孙白作为相斗了几十年的老对手,他自然巴不得公孙白能早点死掉,可是现在,他知道,公孙白暂时还是死不得的,为了他以后的大计,暂时还需要公孙白活着来安定天下为他争取时间。

尹逸辰很有自知之明,虽然在政治手腕上边自己未必输给公孙白,但是真正想要安定天下,他比起公孙白来是大大不如的,公孙白在民间的名声,让他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声望,此刻值此天下将乱未乱之际,他就是大赵国的定海神针,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他的坐镇才能让这天下安定的时间更久一些。尹逸辰的野心虽然大了些,也骄傲了些,可是基本的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他知道,他还远远没有为今后的大乱做好准备,无论是兵器铠甲还是人员训练,或是粮草储备,他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来缓冲才行,若是没有时间缓冲,就他现在做的那些准备,是不足以应付天下大乱的,他至少还需要三到四年来去做好那些必要的准备。而这三四年的时间,只有公孙白能为他争取。虽然从主观上公孙白是不愿意为他争取准备的时间,可是他了解公孙白的心思,知道公孙白心里边对大赵国的朝廷还是忠心耿耿的,还想着依靠他的力量力挽狂澜为大赵国保下江山,所以他一定会尽力的延迟大赵国天下大乱的时间,让大赵国的朝廷多存一天算一天,这样才能对得起老皇帝对他的赏识,无愧于天地。对于公孙白这次离京的心思他多少也能明白点,是想到这天下看看,眼见为实,具体的想些东西来安定江山。

李阀的人作为他身边的一条狗,一条忠狗,今年来的许多事情都没有瞒着他们,很多事情都需要借助李阀的资源才能弄好,李阀的那些老狐狸自然知道他的心思,知道他还需要准备三四年,也知道,暂时只有公孙白才有那样的能力来安定江山,更知道,他尹逸辰暂时会选择退让,在小事情上不和公孙白计较,暂时保持左右两相之间的和平,从而让公孙白为他争取时间。但是,明知道如此,李阀的人还是决定向公孙白下手,这里边蕴含的心思可就大了,不是简简单单一两句话能说的清楚的,要往深了去想才能明白。

李阀的人不安分,这尹逸辰很早就知道,从李阀的人第一天决定投靠自己的时候把当代家主的未婚妻送给自己,那时候尹逸辰就知道,李阀多的是老狐狸,多的是能忍之辈,多得是不安分的人。可是尹逸辰也有自己的自负,自信自己能压得住李阀的那群刺头,自信自己最终能够收服李阀的人为自己所用。

这么多年来,尹逸辰与李阀之间,开始的时候是相互利用的居多,那时候李阀刚刚失去他们在官场上最大的依仗,正是需要一个强大的依靠的时候,尹逸辰也正与公孙白斗的狠,也是恰恰需要一个门阀来支持他,为他提供必要的财力人力物力上的支持,所以双方是一拍即合,狼狈为奸。开始的时候双方还是相互利用的,各有各的利益所求,各取所需。不过随着尹逸辰在大赵国的官场上慢慢做大,身边支持的势力也多了起来。而李阀自己族中之人身在大赵国官场上的一个个老的老死的死,官面上的人物越来越少,对尹逸辰的依赖也就越来越大,这也让双方之间的关系逐渐的改变,变成了以尹逸辰为主,李阀近似为奴的关系。这才有了李阀是公孙白身边的一条忠狗的说法。而尹逸辰也因为这个说法,慢慢的放松了对李阀的警惕。

对于李阀的这种做法,尹逸辰在心里边细细一想就能够明白其中蕴含的东西。李多祚不明白那是因为他政治智慧不够,若是尹逸辰也不明白,他那这几十年的官也白当了。他自然知道,李多祚既然选择今天过来告诉自己这个消息,那可能也许大概,李阀就是选择今天对公孙白下手的。而李阀对公孙白下手,只要成功的刺杀了公孙白,表面上看是对他尹逸辰有好处,与李阀毫不相关,毕竟,公孙白是尹逸辰在大赵国官场上最大的敌人,实际是不是这个样子。

李阀的人虽然打着的是为李子通复仇的大旗,但是李阀的老狐狸们心中真正的想法尹逸辰如何猜不到。对于四年前的事情,他尹逸辰到如今也没有完全的搞清楚,他李阀的人如何能搞清楚,搞不清楚就敢对大赵国堂堂的左相起了复仇的心思,这完全是解释不清楚的。四年前发生在关东的事情,虽然里边有左相一系的影子,不过后来据尹逸辰的调查所知,只是公孙白手下的某个人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泄露了一些消息,可是后边具体的事情,应该没有公孙白那边的人出手才是,应该是关东那边的土匪自己起了见财起意的心思,这才出了那样的事,其实和公孙白应该没有多大的关系。当然,这仅仅是尹逸辰的分析,那次的事情他的损失还是挺大的,不仅魏锦祝丢了不少的银子,还让他手下的一个得力助手李子通也死掉了,最关键的是,那次的事情还被公孙白下边的人摸到了一些情况,虽然具体他们没有摸清楚,但是足够公孙白那个老狐狸做出一些接近于事实的猜测了,虽然凭借那些猜测奈何不了他尹逸辰,但是尹逸辰不得不对公孙白做出某些方面的妥协和退让。当时牺牲的是李阀在某些方面的利益,为此,尹逸辰还特意向李阀的人解释过这里边的各种关节,他就不相信,自己推测的那些东西李阀的人会查不到。

他们这次打着给李子通报仇的旗号刺杀公孙白,里边实际的目的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李阀的人是他尹逸辰的忠狗,这在大赵国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李阀的人明明知道,这个阶段自己还需要公孙白来安定天下,可是他们依旧做出了刺杀公孙白的决定,还一直瞒着自己,直到最后一刻才说出来,这对他来说已经说得上是背叛了。而且事情还不是如此的简单,李阀的人作为自己的一条忠狗,他们做的事情,最终是要算到自己的头上的,别人只会把这当成自己的授意,毕竟,李阀给自己做了很多年的狗,既然是狗,又怎么会有自己的想法,自然是主人说什么它就怎么做了,主人让他去咬谁,它才会去咬谁。李阀做的事情,不管是不是他尹逸辰的授意,最终都是要算到他的头上来的。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其中或许有些蹊跷之处,但是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眼光的,李阀刺杀公孙白,可谓是一举多得,若是刺杀成功了,到时候尹逸辰就要承受公孙白那一系人的怒火。公孙白是清流一系的领头人,是朝中的文官之首,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声望,而且还和手里握着大赵国一半兵权的大将军李牧邯是好友,到时候,他尹逸辰就要承受这些人的怒火,李阀也可以借机摆脱尹逸辰的控制。

公孙白一死,天下大乱绝对会提前来临。可是那时候尹逸辰还没有做好逐鹿天下的准备,而且还要应付很多人的怒火,只怕到时候很多居心叵测有意逐鹿天下的人,会打着正义的名声合起来先打掉他的势力,他那时候自顾不暇,又哪里顾得上管不听话的李阀。只怕是他说是李阀的人刺杀公孙白也没人相信。到时候他就百口莫辩,有理也说不清了,没人会相信他。

至于李阀,这些年借着他为以后准备的事情,也做了不少的准备,暗中的势力扩张也不少,虽然比起自己来还有一段的距离,但是趁着自己被别人用来发泄怒火的时候,他们浑水摸鱼,只怕最后收获也少不了。

公孙白想不到,自己一不留神就被李阀的老狐狸们暗算了一把,而且是直接的往死里暗算,想让自己一下就翻不起身来,他今天才算是见识了李阀众人的手段。只怕,李阀的人把李多祚这个看似没有政治脑袋的人放在自己身边充当传声筒也有着降低自己对李阀的评价,让自己轻视他们的意思,大意了呀。

尹逸辰现在也只能感叹自己大意了,终日大雁却被雁啄了眼,竟然被自己养的一条狗给翻过来咬了一口。他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已经传回了消息,京城之中,不少有头有脸的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了些消息,不外乎是说自己差使李阀的人去对公孙白下手。

尹逸辰自然能够想到,这些消息定然是李阀的人派人暗中泄露出去的,目的不外乎是让京城之中人心惶惶,还想让人把怒火都引到自己的身上,他们来作壁上观。虽然暂时来说还没有公孙白被杀的消息传回来,但是相信尹逸辰派李阀的人去杀公孙白的人可不少,他们对于尹逸辰于公孙白之间已经白热化的矛盾多少有些了解,知道他们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那么尹逸辰派人去杀公孙白自然也说得过去了。

尹逸辰也明白,李多祚在这个时候把消息告诉自己的目的,想必是李阀的那些老狐狸害怕他们万一不成功,也好给他们最后留一条后路,让双方暂时不用撕破脸皮,即便是面和心不合也好,若是他们真的一句话也不说,而公孙白被他们刺杀却又或者回来了,那到时候尹逸辰说不得也得撕破脸皮给他们好好的上一课了。但是他们今天把消息传过来那就不一样了,即便公孙白最后没有死,尹逸辰和李阀之间也是面和心不合,不过说不得,尹逸辰暂时还是要保一下李阀的,然后自己再慢慢的收拾,或者人家自己也会找到什么出路也说不准。

尹逸辰自然希望公孙白没有被刺杀伤亡,毕竟。公孙白死了对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若是公孙白自然死亡,影响的只是他准备时间,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慢慢准备就是了,可是公孙白是被刺杀伤亡,还要被算到他尹逸辰的身上,那他要承受的怒火就多了去了,搞不好,他会因此而失去角逐天下的资格也说不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