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猜茶
作者:鄂是大忽悠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73

第九十章猜茶

马铃撇撇嘴,笑盈盈地嚷嚷:“还总说自己是世家出身呢,连鞠躬礼都陌生了。什么世家子弟,纯粹徒有虚名。爸,我不是说你,我说我哥呢。”

马力爽朗地大笑,然后拉着胡杨林坐下,摇着头对他说:“小女顽劣,养不教,父之惰。小胡经理,你不会见笑吧?”

胡杨林笑答:“这才是大家风范。哪象我们,见了父母大气都不敢出。更别提说话,你还没说话呢,他那边老鞋底子先举起来了。”

马力笑逐颜开:“快人快语,很对我的脾气。识途和马铃,常常谈起你。今日一见,果然不错。年青人,好好干,前途无量。”

胡杨林猛然想起来了,眼前这位,是乌山市的副市长,刚从中央党校“充电”回来,任常务副市长。便诚恳地笑道:“我什么也不懂,因为生活所迫,实属是逼上梁山。以后,还得请您多指教。”

“指教谈不上,如果你不嫌我烦,叨唠叨唠还是可以的。听识途说,你们现在搞得还是不错的,以后是怎么打算的……”

“爸,你们说点轻松的话题好不?”马铃打断父亲的话,笑嘻嘻地说:“胡哥今天情绪特不好,是出来散心的,不谈工作不行吗?”

马力笑道:“是吗?那太好了。爸爸今天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偷偷出来品茶的,刚才还怕被你搅了。这下可好了,咱们用不着说俗务,什么也不说,就说茶经。小胡经理,你喜欢喝什么茶?”

胡杨林哂笑:“马叔叔,当着真人不说假话,不怕您见笑,长这么大我就没有喝过几次茶,所以根本不懂茶,更不用说喜欢什么茶。”

马力没说什么,马铃先不满意了,嘟囔:“真是老土,土老帽!龙井、毛峰、屯绿,碧螺春、茉莉花、祁门红茶什么的,你听总该听过一两样吧?”

胡杨林摇头,坏笑道:“没有,没听说过。shouda8.Com。你说的,我一样也没听说过。就是在书本上,见过些什么黄金芽、无双品、顾渚紫笋,群芳最,阳羡紫笋,天柱剑毫、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大红袍,古丈毛尖、碣滩、君山银针,九峰白毛、五指山,鱼钩……”

“好了,别丢人现眼了。”马铃打断胡杨林的话,嘲笑道:“鱼钩都上来了,有渔网、渔叉没有?有鱼婆没有?茶馆变渔村……”

“丫头,别丢人了。”马力呵呵笑着打断女儿的话,指着她说:“自己没知识还敢嘲笑别人。真是无知者无畏。”

马识途捂住鼻子笑得直打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马铃有点犯嘀咕,翻着大眼睛,看着父亲和堂兄,喃喃:“我说错了?”

马力忍俊不禁。马识途好不容易缓过口气来,指着胡杨林对马铃说:“我说他坏,把你卖喽还得让你帮忙数钱你还不信。这回让他套进去了吧?这小子坏透了,尽说些古茶名、别名、雅号、芳名,逗你玩,你还真上当,笑死我了。”

马力强忍着笑说道:“马铃就是不学无术。鱼钩茶就是都匀毛尖,明朝时就被列为贡品。鱼钩二字,还是崇祯皇帝所赐。”

马铃疑惑地说:“不会吧,他连龙井都不知道。”

马识途一手捂住肚子一手摇摆着笑道:“行了,行了,我的那个傻妹子。你别再逗我笑了,我受不了。他说的黄金芽无双品是什么?不就是龙井的誉称嘛?!你可真够逗的。不行了,笑死我……”

马铃看着父亲,撒娇地笑问:“爸,他们说的是真的?不是合伙骗我吧?我怎么没听说过,龙井还有别的名字?”

马力笑不可抑地点着马铃:“你呀,你不知道的多了。小胡还没用贵州龙井蒙你呢。贵州湄江茶,也称过龙井。单说西湖龙井,你又知道多少?西湖龙井古时侯分四类,为狮、龙、云、虎。现在归为三类,分狮、龙、梅。以狮峰龙井为首,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闻名遐迩。成茶扁平挺秀,光滑匀齐,翠绿而略黄;泡在杯子里,嫩芽成朵,一旗一枪,芽芽直立,栩栩如生;香馥若兰,清雅持久;汤色明亮,滋味甘鲜……”

马力说到这笑了,对胡杨林说:“这怎么说着说着,就上起茶经课来了。在你这行家面前,我是不是有点倚老卖老了?”

胡杨林诚挚地笑道:“马叔叔,您千万不敢这么说。不瞒您说,我是真不懂茶,更没有喝过什么好茶。只不过是在书本上见过几个茶名,信口开河,跟马铃开个玩笑。您要是不怕累,不嫌烦,我倒真想您能给我好好讲讲茶经,多学点东西,免得以后场面上露怯。”

马铃毛绒绒的大眼睛一翻,嘻嘻笑道:“行了,胡大经理。别再扮猪吃虎了。我上当受骗,就够呛了。你还想拿堂堂的副市长,再涮上一回?”

马识途怕叔叔误解,慌忙替胡杨林解释:“叔叔,林子他是真不懂茶,倚仗着一点鬼聪明,有过目不忘、过耳不忘的能耐,不知在哪看了听了几个茶名,记下。跑这来班门弄斧,您可别见怪。”

马力笑呵呵地说:“看你们说的,好象我是那种小肚鸡肠、什么也不懂却自以为是的官僚。你们这代,包括我们这代,一辈子没喝过茶的人,大有人在。这我还能不知道。小胡,想来你是看过茶圣陆羽写的《茶经》了?”

胡杨林摇头笑答:“听说过这本说,一直没顾上看。我的这点茶知识,一半是零星记下的,一半是受识途的熏陶。”

马力点头笑道:“小胡啊,你说这话我相信。这就很不错,很难得啊!你们这一代,是被文/革耽误了的一代,很多人连基本的文化都没掌握,更别说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了。中国的古文化,浩如烟海,什么琴棋书画、珠宝玉器,名茶,美酒等等的古代文明,建国以来提得少了,一般人更是无法接触。你能知道这些,已经实属难能可贵。好好学吧……特别是马铃,以后要想立足于世,要学的东西多着呢。再不好好学习,将来恐怕是连饭都吃不上。”

马铃笑嘻嘻地说:“说他们呢,怎么又拐到我身上了,倒霉。”

马力笑着摇头,指着马铃对胡杨林说:“小胡,看到没有?这就是一个八旗后代,纨绔子弟的代表,倚仗着出身优越,躺在父母身上吃老本,什么都不肯学。今后你可要多多帮助她。”

马铃撒娇:“爸,他欺负人家,你不说他,还让他帮助人家。他有了您的尚方宝剑,回头还不得欺负死人家。我怎么这么倒霉。”

胡杨林心一动,不知道这场相逢是邂逅,还是另有说法。不敢胡乱搭茬,转移话题说:“识途,你的好茶呢,怎么不拿出来?趁着叔叔在此的机会,让叔叔给我讲讲茶经,我也增长些见闻。”

马识途笑了说:“好茶不就在你的鼻子底下,你不喝,不请教,能怪我?你等等,这些茶都凉了。我再重新泡一壶,考考你。”

胡杨林拱手求饶:“识途,你饶了我吧。只是咱们这帮年青人,怎么开玩笑都行。当着叔叔的面,你非让我出丑干什么?还是让叔叔给我们讲讲茶经,让我开开眼界,增长些见识,该有多好。”

“不行,不行。你捉弄完我了,就想鸣锣收兵,门也没有。”马铃嚷嚷:“哥,你拿出一个最好的茶来,让他猜!臊臊他的毛。”

“这办法好。”马识途笑着去拿来一个小铁盒,用手遮掩住商标,倒出一点托在手上,让胡杨林看,问:“你看看,这是什么茶?”

胡杨林苦笑:“识途,这是赶着鸭子上架。我连茶都没喝过几回,怎么能知道这是什么茶。马叔叔,还是您来给我们上一课吧。”

马力没应声呢,马铃嚷嚷起来:“不行,不行。还没上阵呢,先告饶了,算什么男子汉。你先看,看不出来了,再向老师请教。”

胡杨林只好去马识途手上看,闻,思索着慢吞吞地说:“绿中略泛微黄,外形细扁稍卷曲,状若雀舌披银毫,这么多的芽头,还有点淡淡的兰花香……你泡泡看吧。”

马识途笑着把茶泡上。一会,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酷似雀舌,芽端密布纤细的白毫,叶芽下还托着一小片金黄色的叶片。

胡杨林尝了一口,讪笑道:“品之若蕙兰之香,味甘如饴,颇耐回味。再看外形,倒是有点像书上记载的黄山毛峰,不知是也不是?”

马识途怪异地看着胡杨林,马铃憨笑着,马力略显惊奇。

胡杨林赧笑:“我说我不行,你们还不信,蒙错了吧?”

马识途叫嚷起来:“行啊,林子,你入道了!你看。”

胡杨林接过茶筒一看,上面写着黄山毛峰,喜出望外,喃喃:“还真蒙对了,真没想到,真不敢想象。”

马力点头:“难得,真难得。小胡博闻强记,实在是难得。”

马铃抢过茶筒一看,也是欢天喜地,嘴上却说:“没啥了不起,不过是偶尔蒙对了。再拿几样来猜,你都能蒙对,我才服你。”

胡杨林拱手告饶:“行了,马铃,你饶了我吧。就这一样,就憋得我出了一身汗。再拿几样,还不得把我憋出热痱子来。”

马力却笑道:“不妨。越紧张,记忆越深刻。想学知识,不妨再试试。中国一百个喝茶的,怕是有九十九个不认识茶,不懂茶。”

马铃拍手叫好:“好啊,好,爸爸总算是正确了一回。”

马识途也兴致勃发,又去拿茶叶,要好好考考胡杨林。

这时,门外响起敲门声。马铃嘟囔:“谁这么讨厌,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