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宫门口,温夏遇到前去陪着王凡清用晚膳的潘旭,从怀中摸出那封信递给他:“这是公子的告罪书,让你呈给陛下。”
只说了一句,把信塞给他,就加快脚步朝着主殿凤鸾殿走去,差点和从里面出来的离盛撞个正着。
芮启换好了黑色帝君袍服,在王凡清面前转了一圈,兴致勃勃的问:“陛下,如何?”
“很好。”说着还帮他理了理袖口,“一会儿陪朕用膳吧。”
说话的功夫,传膳司的人就来了,一长溜的人鱼贯而入,将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摆在膳桌上,菜都上完了,尝菜的公公也都下去了,前后脚的功夫,怎么潘旭就来不到了呢?
芮启也换下了帝君袍服,穿上原来的白色锦袍,腰间陪着一块淡红色玉佩。
温夏焦急的等待着,时不时的朝门口张望,直到用膳结束他都没来,不会是让人给堵回去了吧?
“跟朕出去一趟。”王凡清抬脚就出了门,芮启紧随其后,只见王凡清脚下一点掠起轻功就朝宫外而去,值守的离羽和离雀也快速跟上。
离羽离月也跟着王凡清出来过两次,一看方向便知主子要去寒莲池了,很快众人稳稳落在寒莲池边,王凡清走上寒潭上方的栈桥,弯腰蹲下,一连摘了十几朵赤红的莲花,交给寒潭边上的三人拿着,最后摘了几朵莲蓬自己拿着。
“这个莲子在,益肾固精,尤其是寒潭长出的莲子,效果尤其好,送你了。”王凡清边走边说,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
旁边的离羽离盛憋着笑,蜜汁尴尬的看着芮启,芮启秒懂,跟上去糯糯开口:“陛下,臣君做的还不够好吗?”
王凡清停下脚步,不解的问:“你怎么会这么问?这跟你够不够好有什么关系?”
听到身后的窃笑,才明白,转过头去朝离羽离雀翻了个白眼,跟着芮启解释:“你很好,我不过是顺手摘了送你,不要多心。”
离羽离雀终于憋不住了,哈哈哈的笑了一阵子,才掠起轻功跟上。
回到凤鸾殿,趁着新鲜,王凡清以半神之力炼化十几朵吸取日月精华的红莲花,炼化了十几瓶寒莲凝露,其中两瓶还加了以半神之力炼化的莲子凝露,送给了芮启。
芮启尴尬的拿着两个手掌高的小瓶子:“陛下是真的对臣君不满意,才送臣君这个的吗?”
“怎么会,你很好。这个提升功力很好,每日两滴,莲子凝露不单单是那方面的作用,寒潭长出的莲子还有驻颜益寿功效,你知道吗,半神之力驻颜功效很好,若是你早早老去,怎么陪朕走完一生?”
“那臣君就试一试这个寒莲凝露的功效?”芮启打开瓶塞滴一滴入口,然后将人打横抱起,入了寝殿。
...
上午,勤政殿。
陶渊匆匆进来,行礼过后直接开口:“陛下,南珠国梁王和梁王妃就快到帝都了。派何人去迎接?”
“时王和时王妃吧。”王凡清批阅着手头的奏折,头也不抬的回答。
“那北辰的离王呢?还有三天就到了。”陶渊知道愈伯南不在,已经接连数日没有上朝。
“如果南王回不来,就让……”看了看一边批奏折的芮启,“芮侧君去。”
陶渊摇头,直接给否了:“这不合适,芮侧君马上就要册封帝君了,离王不够资格被芮侧君接待。”
“那就还让时王去得了,不过,南王也该回来了,应该来的及。”批完了一本,又换另一本,“骊山书院那边怎么样了,有多少参加春闱的?”
“只有二十七人。”陶渊叹了口气,“没想到经营骊山书院三年多,本该有百余人报名的,到头来只有三分之一,还不是学识最好的那一批,是臣做的不够好。还有骊山书院本来有三百多名学子,前些日子诋毁陛下的那些人带头罢学。
如今坚持上课的学子也就一百二三十个,还都情绪不高,认为陛下任用奸佞,把忠臣逼出朝堂。臣人微言轻,说的话大家也不信。”
王凡清放下手里的东西,抬头认真看着:“看来,颜相国的影响力还真不小,不过不必气馁,人才都是培养出来的,不报名的那些可都是颜相国门生故旧子弟?”
陶渊重重点头:“正是。没想到他如此执迷不悟,都被陛下裁撤了官职,还想兴风作浪,到底要对抗到几时?”
“他不过是仗着手里的门生故旧占了朝堂的一半,自信能够拿捏住朕,不用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朕有的是办法对付他。眼下,朕或许该走一趟骊山书院,看看他的那些门生故旧子弟有多少对他忠心的。”
想起自己早早做好的准备:“芮太傅那边有多少报名的?”
陶渊眉毛一挑,心情瞬间好了很多:“帝都的大小官员近千名再加上附近的几个州的地方官,报名的一共有两百八十七名,不过参差不齐,有的来不及准备春闱,询问秋闱能不能报名。”
“嗯,只要有人我们就不怕。照这样下去,那些学子极有可能以后都不会来上课了,想让朕妥协,门都没有。你和古相商议一下,春闱之后向三品以下官员子弟招收十岁以上已经开蒙的学子,草拟个章程,弄个招生考试,别一股脑的什么都要,歪瓜裂枣都挡在门外,数量也做一下限制,挑好的要。
这样骊山书院重新规划一下,经馆招收十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学子,学制六年,太学招收十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学子,学制三年。
回去好好商议一下,骊山书院可以容纳一万三千人,每年招生一次,每个阶段招生的数量,你们和芮太傅好好商议一下。书院有太傅、博士、助教等数百名,短期内应该不用再招募,以后如果不够的话要抓紧着手解决,可以向民间招募,不论贫富和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便可。俸禄优厚。”
“好”陶渊连连点头,“陛下这个想法很好,目光长远,虽短期不见效,但惠及后代子孙,乃是千秋功德之事。但眼下还需解决春闱人数太少的问题,说实在的,天凌最优秀的学子都在骊山书院,一下子少了三分之二的应考学子,损失很大。这跟陛下对颜氏一族的强硬态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