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章:一枝一叶下卷《在希望的田野上》但愿长长久久
作者:王尧山      更新:2019-11-01 22:25      字数:2415

调研组给程满仓他们定了三间房,程满仓和何清明两亲家住的是带卫浴的里外间,何军学和何东东住的是有两张床的标准间,李艳艳住的是单人间。

满仓和清明他们两个都是第一次见识席梦思床、沙发、浴缸坐便器一应设施,都十分的稀奇。

倒是李艳艳有这方面的经验,他的丈夫和公公在保定承包了个小工程,李艳艳去保定时,丈夫赵锐就领着她住过宾馆,她便到爹爹的房间来教老人如何使用坐便器使用淋浴。

程满仓说:“艳艳,洗澡啥的就免了,不在这上面浪费功夫,只要会使用坐便器就行了,你去告诉你姐夫他们,哪里也别去,听从省市领导的安排,向他们反映情况要紧。”

话音刚落,解识路他们就敲门进来了,他说:“老程,你行动不方便,我们就你来吧,你们这里,两边都是住的我们自己的人,不怕隔墙有耳,我们就放心大胆地慢慢聊吧。”

何军学俩弟兄听见动静紧跟着进来了,他们把自己房间的椅子搬了来,王副部长坚持要程满仓和何清明坐到长沙发上去,他和解识坐茶几两边的单人沙发上,便于记录。其他的人,围坐一张三屉桌,有座凳子的,有座床上的,都习惯地摊开了笔记本,准备记录。

李艳艳带着一个凳子紧靠门口坐下,她还跑前跑后的向服务员要来十个茶杯,利索的给大家一人一杯沏上茶,她嘱咐服务员,不叫他们就不用进来打扰,她把守着门口,警惕地听着门外的动静,一旦楼道上有人走动,她随时就开门出去望望。

大概是有些紧张,何军学和何东东的讲述开头还有些凌乱,解识路他们也不打断他们的话,还时不时的提醒他们喝口茶润润嗓子,要他们就当是和大家聊天,想到那就说道那,说漏了的就再补上,说错了就纠正,解识路还特别表扬程满仓说:“满仓讲起来,就跟说书讲故事似的,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逐渐的两个年轻人的讲述变得流畅了,两个老人和李艳艳还不时的插话。何庄子这几年发生的事、程满仓和张沈力他们的遭遇都渐渐地呈现在调研组的眼前了。

先从何东东的父亲何长收说起吧。

何胜的父亲何老铁领着游击队上山抗日的时候,孤儿何臭儿就跟着何老铁上山了,那年他才十二岁,何臭儿的父母死的早,无依无靠,何老铁之所以收留他,一是想给他一口饭吃,二是游击队正缺人手,何臭儿抗不了枪,给伙夫做个帮手啥的还是可以的。

有人说,何臭儿脑子不太灵光,是从小受人欺负把他的脑子打傻了。但是,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特别听从使唤,叫他干啥就干啥,舍得力气。何老铁特别喜欢他这一点,不管是战争期间还是和平时期,何老铁总是觉得使唤何臭儿方便,离开了他还不习惯,。

何老铁的游击队屡立战功,成了远近闻名的抗日英雄,及至解放后他还乡任了村里的支部书记,他总还是把何臭儿留在身边。

何老铁开头住在大柳树井胡同口的两间破茅屋里,村里的最大的地主何振庭打到后,就搬到何老铁的破茅草屋住去了,何振庭的三进三出的高大院落就分给了十多户贫下中农。

何老铁当然是住进了正庭正院,他念及何臭儿这些年鞍前马后的侍候他的不易,主要的是还是为了今后使唤起来方便,他便把紧挨着正庭的一个侧院大小六间房分给了何臭儿。分房时,村里登记房主的时候,何老铁才给他取了个大名叫何长收。

何老铁的前老婆被疯狗咬伤得了狂犬病死了,他娶了一个比他小十来岁的富农女儿,这小老婆挺能生育,接二连三的给他生了七男二女。

何臭儿呢,大概是傻的名声在外吧,尽管住着宽房大院,还是没人愿意嫁给他。何老铁本想给他张罗一个媳妇,可是小老婆制止他说:“你犯啥傻呀?你看咱这一大窝孩子,说话就长大了,别看现在有十多间房,今后他们娶媳妇时就没地方住了,我狠不得臭儿是绝户,今后好把他的那个院子归给咱们。

再说,家里的大事小情总是使唤他,猪圈起粪的这样的脏活累活不打招呼他就自觉来干了,咱家割麦打场离得开他吗?这是不花钱的长工,一旦他有了家室,他还会那么听使唤吗?老婆就管起他来了!”

可能是老婆的话起了作用,何老铁就没有再为臭儿张罗取老婆的事。臭儿一个人的宽大院子,就被何老铁利用起来,他嫌去村部办公太远,他就在臭儿的正房里支起办公桌来,村里一般的大事小情,他就在这里处理了,人们都习惯的称呼这里为小村部。

村子里的人到这儿来找何老铁办事,有时候,何老铁不在场,只有臭儿出面接待,比臭儿辈分大的就顺口还叫他臭儿,一般平辈的或者晚辈的,就不好意思再叫他臭儿了,可是,他那个大名何长收除了房契上有记录以外,几乎没人知道。于是有同辈的人根据他长得瘦高瘦高的,就给他送了个雅号瘦子老何。

何老铁的孩子们于是就叫他瘦子叔,何胜接了父亲的班后,简称为瘦叔。再到了何咏会这一辈,就称呼他为瘦爷了。外村的还以为是寿叔或者寿夜呢。

瘦子老何在四十七岁的时候,也就是76年的时候意外的拣了个媳妇回来

有人给他领来了一个妇女,她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都压在废墟里死了,她自己因为到唐尧来看望她的妹妹躲过了一难。

地震发生以后,她回去安葬了丈夫孩子,还有公公婆婆之后,又伤心的到她妹妹这里来了。

何庄子的亲戚便把这个四十二岁的寡妇领到何长收这里来了。

两人一见面,何长收当然十分的愿意,妇人呢,一是看上何长收无牵无挂,没有任何的负担,二是通过谈话。她觉得这人并不是真那么傻,只是为人实诚罢了,这样的人不是更可靠吗?再说,这样宽敞的房子院子,也挺吸引人的。

于是,二人你情我愿,很快就登记结婚。结婚证上男方:何长收,女方:姚久久,女人一看就笑了,这名字到挺般配的,久久长长,但愿和他天长地久。

这女人一进家,何长收的日子立即变了样,原来荒芜的院子里,鸡鸭成群,篱笆圈起来的菜畦里,豆角、茄子、黄瓜、西红柿、韭菜吃不过来。

他半辈子胡子拉茬的脸,第一次刮得净光光的,新衣服上再也见不到一点脏污。扣子不扣整齐不让他出门,帽子不戴端正也不让他出门,晚上不洗脚不让上炕。

在苦难和战火中长大的何长收,这才真的解放了,终于感受到了幸福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