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家人走后,二丫顶着太阳去了地里干活儿。
虽说她平日里把自己搞得像个男人,可毕竟是个未出阁的姑娘,既然是女儿,就会有女儿的忧愁。
怕她会出什么事,王氏跟着去了地里,于氏也想去看看,奈何腿脚实在是不利索。
最近这些日子,于氏的腿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可以干不少家务活儿,不好的时候连床都下不了。
虽说看了不少大夫,却没一个找出原因的,只说是湿气过重,伤了筋骨。
苏叶前世常住医院,见过不少风湿病人。
一般是吃了对症的药情况会好些,若用的药不对症,病情便会加重。
却没见过大伯母这种情况的。
她看过这些大夫开的药方,都是大同小异,没有太明显的差别。
最主要的是,就算是一直吃同一个大夫开的药,病情也是时好时坏。
她不是学医的,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想着以后去了省城,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大夫。
收拾好心情,她叫上既明和莫君一起回了房间。
既明坐在桌前,大声的读着律书上的内容,莫君研了墨,准备默写。
只有苏叶,还没想好要做什么,周朝律法她已熟记于心,也默写了几遍,再继续学有些浪费时间。
可是课程表是她做的,如果公然违背,会不会不太好?
莫君先是冷哼了一声,接着又一声……
苏叶瞧了他一眼,“这么阴阳怪气的做什么?”
莫君继续冷哼,“你坐在那里装神童,好像试帖诗写的多好一样!”
“关你什么事!”她最讨厌别人提试帖诗,这让她很挫败。
既明突然喊了一声,“你们都别吵了,还让不让人背书了!”
苏叶和莫君异口同声,“就你声音最大!”
下午三人谁也没搭理谁,冷战的莫名其妙,好在到了晚上又和好了。
莫君本是打算晚上回县城的,李叔都架着车来接他了,可在知道苏叶和既明要去捉鱼后,他说什么也不走了。
踏着太阳的余晖,三人来到了小河边。
苏叶和既明站在岸边撒网,莫君拿着苏瑜捕蜻蜓用的网兜,坐在河岸捞鱼。
结果就是他一条没捞到不说,还弄得苏叶和既明也没网到。
苏叶气的对他喊道,“这又不是过家家,你到别处玩去!扑腾的鱼都不过来了!”
莫君该是认识到了错误,他拿着网兜往远处走了走。
在他离开后,苏叶和既明虽说没有网到大鱼,却收获了几条不大不小的。
够炖汤的了。
天色渐黑的时候,莫君拿着网兜回来了,还领着个唇红齿白的少年郎。
“这是谁?”苏叶问道。
莫君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他非得跟我回家,我怕他掉河里,就给带回来了。”
这会儿苏叶已经看出漂亮少年脑子有问题了,因为他一直管莫君叫爹。
既明是个实在人,他问少年,“你看管我叫什么?”
漂亮少年根本就没有搭理他,而是管苏叶叫了声娘,场面顿时有些尴尬。
苏叶连忙咳嗽几声,然后说道,“他的衣服挺干净,应该是来村里串亲戚的,我们去村里问问是哪家的。”
几人刚走上大路,于翠儿便急忙忙的跑了过来,这下苏叶知道漂亮少年是谁了。
自从于翠成亲,这还是她们第一次见面,两人的变化都很大,她瘦了高了,于翠光鲜了。
“苏叶,好久不见了,本想去你家找你的,娘说你每日都在家里读书,没好意思去打扰。”
现在的于翠儿,已经不再是那个感觉命运不公的小丫头,她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人是不是活的舒服,从眼神中便能看得出来。
苏叶从心里为她高兴,并道,“你若有时间,什么时候去找我都成,我不忙的。”
于翠儿点点头,然后拉过苏少爷的手,让他向大家道谢。
苏叶怕他再喊出爹和娘,忙赶在他前面说道,“不用谢的,不用谢的。”
后边儿苏少爷可能是饿了,一直嚷嚷着吃东西,于翠儿哄了他几句见不管用,便带着他回家了。
晚饭是吃的炒野菜和鱼汤,还有中午剩的菜包子。
二丫还是有些抑郁,没吃几口便起了身。
于氏在她身后说道,“好歹再喝几口鱼汤,你弟弟妹妹特意去河里捕的。”
二丫装作没听到一样,径直回了房。
苏叶想去看看,被老太太拉住了。
“好好吃饭!”
“奶奶,二姐她……”
“这才到哪儿,以后的委屈多着呢!让她自己好好想想吧!”
于氏本来好好的,老太太的话一出口,也放下筷子回了屋。
接下来的好多天,苏家的气氛都怪怪的,最气人的是还有个鳏夫上门提亲,并且这个鳏夫都四十多岁了。
虽说人被老太太赶走了,可二丫的名声也彻底坏了,前边儿被退了两次亲,顶多是有人说说闲话。
现在鳏夫一上门,彻底成了没人要的姑娘。
要说那王童生的娘也是真有意思,在这么个节骨眼上,竟特意跑到苏家说什么她儿子的八字和二丫没有合上。
以前是大师算错了。
这次老太太没有用鸡毛掸子哄她,而是用铁锨哄的。
虽说家里发生了不少事,可苏叶依旧每日读书学习,也不让既明懈怠。
看的莫君是佩服不已。
“你当真就不生气吗?我都跟着心乱了些。”
苏叶目视远方,缓缓说道,“生气有什么用,我又无力改变什么。”
“你想等着既明高中后,再收拾他们?”
“若既明高中了,这些人根本就不在我的视线里。”
站的高了,有些人便不再自己视线里了,这句话启发了莫君。
日后他定要倍加努力,躲避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而他,也不能一直待在这个小县城里。
于家办十二晌这日,村里只来了两桌人,亲戚来了两桌。
这其中苏家人占了一桌,于家的族里人占了一桌。
比起于二刚和季枚大婚时的场景,差的不是一轻半点儿。
于家折了一位秀才,村正又年纪大了,风光已去。
苏叶抱了抱两个婴儿,小小的,软软的,他们是于家的希望。
于二刚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好转,看上去还是呆呆的,见了人也不说话,好在能够交流也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