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整军备战
作者:九月活死人      更新:2019-10-20 04:33      字数:4643

“奉孝,那烈士陵墓,建造的怎么样了?给家属和受伤退役的将士们的抚恤金以及生活保障金可发放妥当了?”郡府中,王浩凝重地看着郭嘉,问道。

王浩在东莱郡数年,虽然只有初来那一年时与黄巾军发生过一场大战,除此之外更无大规模战争。

但几年下来,零零碎碎,剿匪、对付海盗以及护卫商队等因为其他意外事件而死的士兵也不少,王浩可不想出现什么“好男不当兵!”的说法,无论是百姓还是军人,都应该要把这当成自己的家,有归属感才行。

不然,自己的军队给自己卖命,因各种意外或死或残,最后马革裹尸不说,还极有可能连累一个家庭,要是不给军士的家属一个保障,不仅会引起军心、民心低沉,自己的良心也过不去。

因此,王浩特意在黄县城外另造了一个占地数里之阔的陵园,里面排满了墓碑,俱是自己手下军士的坟墓。

因战而死者,评为军队英雄下葬,家属享受郡府的生活以及医疗保障,另给免费给直系亲属建一栋房子,以供居住,虽然不算高,但温饱问题,还是不愁的。

而因其他意外死伤的军士,死者为烈士,家属待遇除了没有房子,其他的和军队英雄一样;因伤而不得不退役的,论伤残程度,也给予一定的生活与医疗保障,轻者,郡府给其家属或伤残军士安排工作。

即便是到了合约时间而退伍者,也给予最低生活和医疗保障。

这么一系列措施,虽然引起一些老人不满,区区军士,怎可称陵?但在王浩的强横重压下,反对之声,也就渐熄了;不仅大大安了军人及其家属之心,还让许多人萌发当兵的愿望。

但总不能人人当兵,所以对于参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而且全军都要学习一点文化,要掌握作战中最起码的专业知识;即便如此,每年报名参军者仍多,但入选的也只有十分之一而已。

“回禀主公,都依主公之言,安置妥当,而且嘉还到处去实地考察了,呵呵!主公真是英明,大小官员入仕途都得按着祖宗灵位起毒誓,官员的俸禄虽不提升,但制定了个七天二休,空余时间可以经商、务农,只要不违法,任其所为;一旦违法,严惩不贷,这还真就没人敢贪污,胡作非为,欺上瞒下。

嘉处理事情来也轻松多了,想这些年来我军将士损失并不大,几年伤亡也有二万三千人,死者不过九千六百多人,其中有名姓的二千零一十九人,余者只有外号,姓名却无从考察!不过其死后安葬以及家属抚恤已经处置妥当,每月底都按时发放。”郭嘉兴冲冲的禀道,这种事情,他也不敢怠慢。

“嗯,那就好!我们现在二郡都在整顿后方,整装备战,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正月,或许就要出动了,可得安将士们的心呐!改天,咱们得去祭拜祭拜那些烈士!”王浩笑了笑,拍拍郭嘉的肩膀,笑道:“哈哈!奉孝,你从城阳归来后,精神好了很多嘛!”

“那是!一个人处理一郡大小要务,可累死了,还好主公体谅,让文台兄顶替我,让我回来主理军务,军中之事,正是嘉之所长,自然高兴,主公你不应该不知道啊?干嘛要发问?”郭嘉已近弱冠之年,人也成熟了许多,个子已经接近王浩了,但说话仍喜欢耍贫。

“哼哼!你这小子。”王浩见他耍贫嘴,摇了摇头,笑了笑,又叹了口气,言道:“现今那董卓已扶陈留王刘协为帝,自领太尉,位列三公,逼走了尚书卢植,毒死太后,震动朝堂,真可谓权势滔天,引起关东众诸侯的强烈不满,大战在即。”

“不错,那董卓独霸京师,诸侯讨董,是在所难免了。”郭嘉说着,笑了笑,“不过,那董卓也并非没脑子,他董卓虽独霸京城,但不仅为因“党锢”之祸而遭害的陈蕃等人平反,还升了幽州牧刘虞为大司马,又升了韩馥、刘岱、孔融、张邈等关东诸侯的官职和爵位,就连与他结怨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也授以太守之位,以示和解。呵呵!我观董卓不过是行权宜之策,以暂时安关东众诸侯之心,然董卓狼子野心,岂愿止步于此?日后,必将与关东诸侯撕破脸,一场恶战无法避免。”

“说的是!咱们也得抓紧了,对了,奉孝,现在军粮,准备了多少?”

“一共二十万石,另外,主公您用面粉制作出来的馒头和包子,嘉觉得比军粮更方便携带,也更易管饱,两三个大馒头,再喝些水,一般人就饱了;比小米节省得多,不如,咱们干脆把储备作军粮的小麦全部磨成粉,他日出军之时,再带蒸笼,不必带锅,军粮全用馒头和包子,可否?”郭嘉一双黑眼珠转了转,看着王浩。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王浩一拍大腿,站起身来。

他最初制造出馒头和包子时,只是为了改善伙食,毕竟从后世带来的麻辣鲜、巧克力什么的都吃完了,再不吃点接近后世的食物,就要疯了。

顺带,王浩造出了铁锅,出了炒菜,改善了火锅和烧烤,也顺便开了一家酒店,现在黄县中,最大的酒店,就是王浩开的,足有三层高,成了黄县内最高的楼,每日来吃饭的人,也都是爆满的,常常要预订才行。

王浩脸露惊喜之色,自己研究出来的东西,竟然没想到这用处,看来脑子还是不如郭嘉好使,当下督促道:“奉孝,这事就交给你了,你去执行吧!”

“诺!”郭嘉对于涉及军事上的一切事务,包括后勤,都兴趣满满,虽然知道眼下之事并不轻松,但他也有十足的冲劲。

郭嘉随后便领命而去,自己也就闲了下来,于郡府中看着上报过来的大小事务,里面大多都被郭嘉批改并处理过了,他的担子轻松的很。

“爹爹!”一声娇喝声起,一个四岁左右的小女孩,从门口窜了出来,一下子就扑进了王浩的怀中。

“琳儿,你怎么来了,你娘呢?”王浩满脸堆笑,一把抱起了那小女孩。

来者,正是王浩和公孙璃的女儿,王琳,另还有一个儿子,姓王名滕,比王琳小两岁,有一儿一女,做了父亲,可让王浩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

“夫君,我在这。”门口,公孙璃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小男孩,笑吟吟地看着王浩。

“璃儿,快快坐下,你每天带孩子,可辛苦了,你说你也是,滕儿一岁多了,又不是不会走路,每天抱着干嘛?”王浩放下女儿,从公孙璃手里接过儿子,又反交给女儿,笑道:“琳儿,你带着弟弟先玩会,爹爹要和娘说会话。”

“好!”王琳笑喝一声,抱过弟弟,坐到一边的垫子上玩耍。

这小家伙自小乖巧,灵气动人,很得父母及张飞等叔伯喜爱,并且,她对这个一岁多的弟弟,也很是欢喜。

“夫君,你几时要出征?”不等王浩说话,公孙璃就率先发问了,这也正是她来此的目的。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明年正月吧,现在董卓独霸关中,你也清楚,唉!太平了两年,又得外出征战了,为夫真是舍不得你们呐!”王浩轻抚了抚公孙璃的脸庞,亲了下她的额头,叹道。

“夫君说的哪里话?”公孙璃拥进王浩的怀里,靠着他的肩头,同时握住丈夫的手,柔声道:“夫君你既为二郡太守,对治下百姓是负有责任的,本就该恪尽职守!嗯……,夫君,这次出征,带我去好不好?”

“什么?不行,万万不行,你随我外出征战,琳儿和滕儿谁来带?”王浩断然拒绝。

“筱儿姐姐可以帮我带他们这俩小家伙几个月嘛!她可是孩子的干娘啊!而且,筱儿姐姐还没成婚,压力也不大;再说了,我随夫君你去征战,也好有个照应不是?哼!就算夫君你不同意,看你怎地能拦住我不跟随!”公孙璃插住腰,摆出一副强硬的架势,嗔道。

虽然王浩对于妻子强硬的态度,也苦无办法,但他并不想让妻子跟随自己外出征战四方,也不得不强硬起来,喝道:“诶!你这丫头,真是……”

话未说完,门外响起一阵马嘶声,接着一名军士急步冲进来,喝道:“启禀主公,陈留有密使前来,留有急件!”

“陈留急件?什么情况?谁发来的?”王浩一惊,急忙问道。

“此乃是陈留骁骑校尉曹操差人送来,那密使言曹操与主公是朋友,密件主公一看便知!”军士忙回道。

“哦?曹操送来的?”王浩疑惑不已,曹操等人发矫诏,集结天下诸侯讨董,不应该是明年正月的事吗?现在才十一月初,怎么这么快就来了?莫非是……

“快拿上来。”王浩不做多想,自军士手里接过两只木筒,打开来看,是两卷竹简。

王浩打开其中一卷,细看了看,眉头紧皱。

“夫君,怎么了?”公孙璃见丈夫这表情,心中一紧,忙问道。

王浩将竹简递给公孙璃,沉声道:“你看看吧!那董卓现今自拜相国,封郿侯,且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大封其家属,权势如日中天不说。还毒杀了昔日少帝刘辩,引起关东诸侯的强烈不满,关东反董之势如野火燎原。

而且,那董卓居然还以图谋篡逆,刺杀相国之名深夜入司徒府,杀了司徒王允,那曹操,本来正与王允商议刺杀董卓,却不知如何被董卓撞破,遭此横祸;曹操虽没死,但也是死命侥幸逃出了洛阳,遭到董卓追杀……所幸,他活着到了陈留,现在正在陈留招兵买马,征集义士,欲图对抗董卓,这封信,是曹操的私信,阐述了事情经过和原委。”

公孙璃听罢,又细细看了曹操的那封书信,一样眉头紧皱。

接着,王浩打开第二卷竹简,这才是讨贼檄文。

但见上面言道:“寰宇贤弟:操常忆当年,无贤弟黄河相救于操,吾命早休矣,大恩未报,实在有愧。

数年前闻贤弟以数万精兵大战青州黄巾数十万之众于黄县之下,且大胜之,震动四宇,天下尽知,不愧称字寰宇,愚兄更不胜感慨之。然贤弟立下如此战功,不得高升重赏,仅增一郡之地,依为太守之职,可见朝纲之不正,已昏暗至极。

操前番在洛阳任校尉之时,曾欲拨乱反正,为贤弟讨回公道,然终不得了之;现今董卓霸京,更是昏暗,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

今愚兄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朝纲,拯救黎民,议定明年正月与众诸侯会师于关外,共同诛贼。贤弟英雄盖世,但请与操同行,诛杀董贼,扫清华夏,剿戮群凶,变乱为治,操感激不尽。愚兄曹操,顿首!”

正文下面,还有已经发出布告,响应曹操的诸侯名单,十七路诸侯,和三国演义中一般无二,只是还多了个第十八镇,荆州牧刘表之子,江夏太守刘琦。

这倒并不出乎王浩意料,诸侯讨董,那刘琦身为灵魂穿越来者,岂有不参与之理?

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事,曹操发矫诏邀天下诸侯会盟讨伐董卓,居然来的这么快,莫非真是蝴蝶效应?

还有曹操给他的密信,倒出乎王浩意料,说的挺实在,花花肠子不多,似乎是真把他当朋友了,这让王浩,有小小的感动。

“夫君,咱们出兵助战么?”公孙璃看了数遍曹操发来的那两封密信,问道。

“出兵,当然要出兵,董卓那厮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讨其乃是大义所在,顺应天意和民心。不过咱们倒不急着出兵,现今咱们的军备等等,均已安排的差不多了,既然议定明年正月会师,那今年年底,咱们还是得过个好年的,呵呵……”

这等大事,王浩自然是要参与,但是他深知众诸侯面和心不和,此时真有心诛贼的只有曹操等寥寥几人罢了,余众尽心怀鬼胎,他可不想太早搅进那些诸侯的浑水中,慢点出兵也不打紧,还可顺带削弱一下众诸侯的实力。

王浩想起日后征战天下,与家人难免多离少聚,于是老毛病又犯了,轻叹了口气,放下曹操发的那两封密信,情不自禁的拥紧了公孙璃,亲了亲她的额头。

两个孩子见到父母如此,也叫嚷着要参与进来,一家三口,都被王浩拥入了怀中,王浩抱着自己一家,呆呆地沉思着。

说真的,现在这种温馨的生活,他还真不想离开,只是,不得已,毕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今天下大乱,而他将来欲行之政体、制度又与这个时代不符,偏安一偶,不思进取,终归不是上策。

哼!看到了即将来临的风暴,无人能置身事外。看我如何扫清这个昏沉天下,将这混乱的时代,拉回正轨……

王浩想着想着,不禁攥紧了拳头,思绪涌动,血气上升,难以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