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等大臣禀报完毕,明帝便惊奇道:“哦?竟有此等事?”
此时议论声响彻大殿......
“启禀陛下,确有此事!”
“好!好啊,我朝有此能臣,我竟现今才知!赏!”
“陛下,此县令信上还说,他会加紧到各村查探,为村民找到水源,解陛下之忧!但,钱粮不足......恐怕支撑不了多久......望陛下能划拨国库钱粮解虞州大旱之危!解陛下之忧!”大臣刚正有力地声音响彻大殿。
“准了!此事就由你来督办!”
“臣......领旨!”
“无事便退了吧......”
虞州属北周重镇,大旱一年京城所有人都知道,只是谁都无可奈何,如今忽听有人能就地取水,也属大功一件但也需要认真核查:“来人......传毕剌王。”
“诺。”明帝身边的近身公公温陆泉接过口谕便朝门外的徒弟夏骆吩咐道:“快去毕剌王府传陛下口谕,宣毕剌王觐见,要快。”
“诺。”
夏骆公公带着口谕来到毕剌王府外告知守卫来意后得知毕剌王并不在京城后,只能匆匆返回宫里回禀其师父:“师父,毕剌王半个多月前离开京城不知去了何处,您看这如何回禀陛下?”
“如实禀报!”温陆泉转身进了崇政殿。
温陆泉不紧不慢地将夏骆带回的消息向明帝回禀道:“陛下,毕剌王半个多月前离开京城不知去向,您看?”
“先不管他,传李植......”明帝竟不知自己的儿子已离京城半个多月,但,该着人去办的事,是一刻也不能耽搁的。
沈如玉,宇文贤,沈大山三人早早便悄悄摸上了北山,沈如玉指挥沈大山用泥撬仔细地刨着泥土,宇文贤则围着沈如玉沈大山不停的转,以保证两人的安全。
“父亲,您表面的这层土可以用力些,往下两个手掌的深度便要仔细些了,碰伤了可留不得!”
“欸,为父知道。”
宇文贤一边观察周围的动静,一边留意着沈如玉这边的情况,只听沈如玉的语气,发现她好似亲身经历一般。
忽然沈大山停下手中的泥撬指着泥坑:“玉儿,过来看看,这是不是你说的凉薯?”
沈如玉在旁边采野菜,听到沈大山说已经挖到了凉薯便停了手走了过去,待她看清坑里确实是凉薯后认真的讲解道:“凉薯的大小不是很均匀,一株藤蔓大约可产出六七个这样,至于重量,要看每个凉薯的大小来定......在挖的时候务必要小心,不要碰伤,一点点都不行,伤了的话放个三五天就会坏掉,若是完好无损,再加上妥当的储存方法,三五个月不成问题!父亲您慢慢把它挖出来。”
宇文贤听到沈大山挖到了凉薯急忙奔了过来,在听到沈如玉的讲解后疑惑地问道:“这么宝贝的东西,好吃吗?”
沈如玉白了他一眼:“先不说他好不好吃,只看他的储存时间,这东西便是宝贝!比方说,大雪封路,干旱洪涝,行军打仗,只要有他,你即便封个三五个月的路,都不会被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