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军网
作者:连杞      更新:2019-10-19 07:58      字数:2483

“轩昂兄,诸位好汉都看那蒋峰不顺眼,方才那番打斗干净利落,却不禁让人拍手称快,在下银月派二长老杨意心,也是没什么大号,想同轩昂兄交个朋友。”

孙富近看这阴柔少年,虽是习武之人,双手却是极为纤长光滑,丝毫没有老茧,双袖又是极为宽松,想是藏了暗器毒物,面色微微发暗,却是用了水粉给遮盖了去,柳目剑眉,举止轻柔,身形却是极为稳健,袭长发披散在肩头,只是随意用丝绳绑了一缕垂在身后。孙富略一拱手,“阁下门派神龙见首不见尾,在江湖上倒是未有接触,今日观那袖箭,却是制造精良,想是贵派不但习得拳脚,武器制作却也是上乘。能交此等朋友是我的运气,”杨意心微微一笑,从怀里拿出一个酒囊,“我派流传多年,却是落了个心狠手辣之名,殊不知我们钻研功夫兵器医理,我这里还有一壶五年陈酿,不知轩昂兄可否赏脸?”孙富哈哈一笑,“恭敬不如从命”,二人带了酒碗,攀上屋顶。

正待吃酒,却发现武馆外来了一队钢盔钢甲的士兵,为首的骑着匹黑马,进了大门也不下马,却是直接冲着校场而来。正在听戏的一群人看到这群士兵就这么大摇大摆走过来,纷纷皱起了眉头,铁刀和那土匪甚至已经吩咐手下去取了兵器。

“执行公务,多有打扰,还请包涵。”为首那大汉在马上略一抱拳,“我是今日新到方城的守军将领,寻不得知县便进不得军营,只得前来寻找。”唐虎坐在椅子上并不起身,就如此看着那大汉,两人目光相交,却是几乎蹦出火花来。知县大人赶忙走在那骑马大汉马前,“将军不是说是二月十五方才能到么,卑职却不曾想将军今日到来,未作安排,失敬失敬。”那大汉也不答话,拉着黑马原地踱步,冲着人群便说,“早就听说方城是南北交界,货运枢纽,此地却是有些哗众取宠的小辈聚集伤民,现奉当今圣上旨意,各大枢纽均派重兵进驻,力求百姓安居乐业,我听闻,此地唐馆主交友广泛,多是些武林豪杰,平日子行走江湖,希望在座的各位勤加告诫相关人员,莫要玩火自焚。”知县大人的宛如猪肝一般,嘴巴张开却是不知该如何收场。

唐虎双手扶着椅子扶手,“敢问将军尊姓大名,就这么未打招呼直接冲进我武馆,我倒是担心招待不周。”骑马汉子抓了抓缰绳,“唐馆主的身份我知道,二十多年来就在这方城武馆待着也是没什么事端,我也就不翻旧账,倒是你手下弟子,不少落了草,这里好心请唐馆主奉劝他们一句,悬崖勒马,为时未晚,免得到时候说咱们同城一场,不给面子。”

知县大人这才反应过来,“唐老爷子,这位是新到任的方城驻军将军李诚李将军,曾经是征战沙场的猛将,战功卓越,为人也是忠肝义胆,将军,今日是唐老爷子七十大寿,大家和气生财,和气生财”,唐家武馆徒弟们都暗暗取来兵器,只等老爷子一声令下,不管是将军还是大官,也要在这里吃点亏。

李诚察觉异动,微微一笑便翻身下马,拿出随身的护心镜,“唐馆主见谅,李某不知是唐馆主寿诞,行军之人少有钱财,这片护心镜就当寿礼,也可护馆主一次周全。”唐虎叫过正在清扫鞭炮的老仆过来,接了那护心镜,左手拿定,右手却是一拳就打得护心镜一个拳印,那护心镜也是精铜所制,极为坚韧,却是被唐虎一拳废了。“李将军果然清廉,这护心镜也是如此单薄,怕是日后还是要小心为上,来呀,给将军带上两坛子老酒,送客。”

李诚也不答话,带着士兵便是离去,知县大人赶忙告辞跟上。

孙富二人在房顶却看了个热闹,继续把酒,二人说了些暗器的门道,又讲了些医理,杨意心对于孙富的见解频频称奇,孙富对于银月派的底蕴丰厚也是极为钦佩,眼看着宾客却是逐渐离去,他二人也不好在屋顶继续待下去,翻身下了屋顶。

待到宾客散尽,孙富和胡杨便要告辞,唐虎拉住孙富“你这小子,当年留你不住,现在却又着急要走,你那身功夫我最清楚,名门的底子学东西又肯吃苦,到哪里谋事不是一方好手,怎就会破落如此,整日混迹,衣衫不整,连匹马都是没有!现如今却是别走了,留在武馆当个教头,我也好早日让你成家立业。”胡杨哈哈大笑“我与孙兄弟倒是极为相似,世间风光如此之好,何必在意了那床笫之欢,双脚丈量天下岂不美哉。”“胡大哥莫要如此言语,兄弟我就是没钱罢了”孙富打个哈哈,正色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恩情徒弟此生难忘,只是素来徒弟自由惯了,无福消受这安居一方的福泽。此番回京,却是得知朝中将军云广身亡,现如今各地又增加守军,怕是其中另有隐情。师父日后也要有所提防,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

唐虎听罢,“老夫活了七十年,未曾怕过哪位!区区一个守军头子,翻不起多大的浪。留你不住,便不强求,日后再来方城,若是像上次一样,老夫定寻得你,打断你的狗腿。”

末了,唐虎赠了二人金银,二人均是未收,一人换了件新衣便是出城而去。胡杨欲往东边秦山游荡,孙富也是去南方游历,两下却是告别。

殊不知,接下来的时间,但凡临了山林、湖河之地,均是多了将士驻扎,大城内设神兵营,城与城之间再设情报卡,各地军士遥相呼应,凑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若是一城有信号,顷刻间便有支援。此下所调动的都是关外精兵,装备精良,将士不归当地文官管辖,日日便做些操练,接收新到的军士,或是拜访当地的门派武馆镖局,也不见有什么其他动向。

各地又大肆兴建学堂,凡是那尚未弱冠之人,皆是被带到学堂学习那圣贤之书。一时间,街头巷尾满是之乎者也,曾经的穷酸秀才倒是摇头晃脑,官府重金征教书先生,被征做教书先生的,无一不是各种赞扬圣上的恩德,将那君臣之道说的头头是道,未有机会的,却是削尖脑袋想要去谋这份差事。同年,朝廷大肆宣扬科举制度,任用了科举状元做了礼部侍郎,表明了天下有才之人皆所用,掀起了读书人当去考取功名的热潮。有些年龄大点的,做着让一家人活命的营生,倒是跟了自家孩子也是看书写字,所系花费倒也心甘情愿,有学那手艺的孩子也给叫了回来,就算是那山野乡民,甚至是卖了姑娘凑钱送儿子进城读书。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各地山贼水寇,不知事出为何,谁也不敢去出这个风头,倒是安稳了许多,武馆镖局的生意倒是暗淡不少。

与此同时,各地军队形成稳定局面,日常军士开始协助当时捕快,维持当地秩序。

寂静了半年多的武林却是爆发了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