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东京风情之待宵草
作者:楚太郎      更新:2019-10-18 05:26      字数:2214

第二十九章东京风情之待宵草

一刻时间后台上乐舞齐收。舞台后方房间中又陆续登场二十名优伶,众人皆身穿戏袍,背插靠旗。戏班登台后,台下随即有人唱名“戏曲,东君殿下幽都山大败帝江”。

六刻后,戏曲收,评书起。舞台上伙计搬上一张八尺长桌,桌后坐一人,人后施一屏风,屏风开六扇,上绘梅兰竹三友。说书先生为一名百岁之中年男子,身着蓝色圆领袍衫,头以方巾包发。说书人坐定环视左右,随后手震惊堂木,口吟定场诗。

“天地初开寒暑乱,病起乱世众生昏。

烈山鞭药定名品,后撰医经救万民。

上回说到,少阳君烈山殿下感生灵多夭,故自不周山启程欲尝洪荒万草……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

半个时辰间说书人讲毕下台,随后舞台又围住一圈帷幕。一炷香后帷幕收拢至穹顶,舞台上又放置有一张五丈长,一丈宽之小舞台。小舞台后设布景,布景上绘仙山及天宫,台上又有一尊布袋木偶。随着木偶华丽的衣物开始摆动,台下伙计随之唱名“木偶戏,伏羲氏威服众神登天帝”。

如此戏曲、评书、木偶戏、乐舞轮番上演,每台表演后结束后皆有伙计持案至桌前收取打赏,打赏多少随人心意。其所收之打赏待宵舫得三成,表演者得四成,撰写话本者可得三成。丑时,待宵舫闭门歇业宾客逐渐散去,随即有一名女子向帝俊二人走来。

“待宵,拜见二位殿下。”

帝俊看向来人。只见她身着杏黄色衫裙,发梳惊鸿髻并缓行至桌前并微微躬身万福。

“不知姑娘为何御游舫至此?”

“千年前东京城建立时曾将东洲龙脉从灌山移至城心之下以致灌山元气大减,因此灌山山神鬼车心中甚是愤怒于东君宫诸神转移龙脉之行,但又迫于诸神之威势遂只得隐忍于心。后随时日渐长东君宫势力愈发兴盛,鬼车深感己之势单力薄担忧再无报仇之机,遂以强力命灌山中精怪尽皆臣服。”

“妾身本是灌山腰一株待宵草神人之争斗与妾实无干系,八百年前鬼车汇聚地力强行点化山中花草其后遂有妾等四十人化形而出,其山中肥沃之地亦幡然而成贫瘠并再无寸草可生。化形之初鬼车对妾等亦颇为和善并遣人传授神文及洪荒地理,故而妾等虽不满山中无花草再生亦颇感鬼车点化之恩。”

“如此化形五十年后心智渐通达,鬼车见时间成熟遂以二十名花精为礼赠送于东洲诸散神以行拢络之事,并胁妾等二十余人为质以控制在外花精。二十年前在外姐妹纠集六散神合攻鬼车欲相救妾等,但鬼车已投靠长江水神丰隆,一番争斗后遂只余妾等二十二人趁乱逃于东京城。”

“不过初次见面,姑娘便言如此隐秘之事,这是何故?”

“妾身知灌山中有一座巨大锡矿而鬼车一直隐瞒至今,若得之则大夏国必定永世再无短缺之忧。肯请殿下降服鬼车,事成后待宵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帝俊看向低眉垂手的待宵心中顿生疑虑,权衡之下遂决意拒绝此事。

“丰隆为东君宫之主神而鬼车又既为丰隆属神,吾自不可因尔等之请求而擅自插手此事。”

待宵正要继续说话时,舫东门又传来争执声,帝俊看向东门便见吴刚手持书册正与一老者对话。

“班主,在下这话本有何不妥?”

“话本极好,只是老夫不敢收。”

“班主请明言。”

“不知公子以为此话本是否有人欣赏?”

“必会有人赏识。”

“为何?”

“在下以为敝作《东厢记》男角崔君瑞与女角张莺莺之自由爱情诚令人向往与艳羡。”

“公子以为谁人艳羡?是富贵者?又或是平凡者?”

“有何区别?还请班主指教。”

“老夫观公子之话本亦觉甚是新颖。但话本内张莺莺为大宗伯之女,崔君瑞不过一亡国落魄子弟且为巫院被逐子弟,二者身份悬殊而又行私奔之事。依老夫之愚见,此话本诚是过于惊骇世俗;而今时婚姻皆为上族婚上族,平民婚平民。若需富贵者赏识则此话本又悖于常理,若需平民赏识则舫中宾客又非富即贵,是以老夫不敢收公子之话本。”

“恳请班主一试。”

“请公子莫要再纠缠,老夫不敢妄行险招。若需排演此话本则先需采办行头,又须连日排练;倘若排演失利而损伤钱财则尚可挽回,若因此摧折声誉以致再无捧场之人则万事皆休。老夫这戏班苦心经营数十年才得以跻身城中翘楚,若因排演此话本以致戏班一干人等难以为业,则万万不可接受。”

“依班主之意只因敝作男角与女角家境悬殊故不敢违背常理以排演此话本。若在下将男角与女角家境互换并改为男角喜爱女角且不顾反对而私奔,如此是否可行?”

“老夫以为不妥,若互换家境则沦为平庸之作。再者,城中诸多戏班中必有见识高远者,公子又何必执着于老夫之戏班。”

帝俊见状遂拦腰抱起睡着的后羿并示意望舒离开,三人随即便走向吴刚。

“话本拿来一看。”

戏班班主见望舒神色淡然的伸出手,又见她身后帝俊与待宵,遂不敢多言并将话本交与望舒。

“班主,发生何事?”

老者见待宵问话遂将话本之事复述一遍

“舫主,这位公子携话本前来求用,只是……。”

“诚如班主所言,这位公子又何必执着于此地。”

吴刚看向待宵顿时脸升喜色,随之又听待宵之言顿时又现低落之色。

“两年前在下于巫院中便已满二十年而被逐,失意之下遂投城西郁水欲自尽。待在下醒来时便已至待宵舫,是以为报舫主救命之恩遂决尽所学以撰话本相助舫中戏班。”

“原来有此事,只是妾身未曾认出公子还请见谅。”

“在下将话本男角与女角家境调换,不知可否排演登台?”吴刚带着期望的眼神再次问道。

“此话本颇为有趣,你用此话本演一次,我助你降服鬼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