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后记
作者:相寻梦里      更新:2019-10-12 00:43      字数:1452

我2006年9月初开始起笔,9月中结束,历时半个多月。与我以往一个故事写两年经历,这算是最不费时的了,但是,却是我投入最多精力的一篇,当故事中的黄花菜在哭时,我也在哭,仿佛那不是故事,而是我正在经历的痛苦。

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业余写作者,挤在工作之余做的事,一般在上班没太多工作时,晚上回到自己独居的小屋时,我有个习惯,在阳台上搭一张桌子,点支蜡烛,借着月光,扒在桌上写东西,很多次,故事中的人睡着了,我也跟着趴在那睡了,醒来后已是第二天清晨,我会在上班时候不停不休地把字打出来。不过,还好,我视力出奇的好,想想,老天爷都在顾惜我。

首先,很多人反问我,真有这样不离不弃的爱?

这个问题,我想,只要用心爱过的人,是用不着旁人来作任何回答的,真爱自在人心。显然,现实中很少见到这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凄美绝伦的爱情,却经常耳闻目睹一些男人或女人为离婚闹得大动干戈,而一方却死活都不肯签字离散的那种,总有那么多人认为这就是不可理喻,静下心来想一想,这种不可理喻是否也客观证实了一种不离不弃,因为爱,她(他)选择忍让;因为爱,他(她)选择牺牲;一切都是因为爱得执着。当爱情中的新鲜色彩已然褪色,激情不在,那便才是爱情的真正升华埋根: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当然,这或许只是我们的一种揣测,但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肯定性,虽不全然是这样。毕竟,小说不偏离生活,生活不尽如小说。

其实,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悲剧?

虽然现在大多数读者广为关注悲剧性的小说,却又向往喜剧化的结局,一个笔者要如何捕获大众的心,就要看你笔下的人儿所代表的故事能否引燃大众的共鸣。现代化的爱情,分分合合,好聚好散已是家常便饭,有爱得幸福也有爱得痛苦,当一篇落笔于现实生活的小说展于人前,多多少少有些想流泪的感觉。

虽,最好的小说也无非是在悲剧性的字眼中无形地享受喜剧化的色彩,然,小说只是小说,生活就是生活,站在小说的立场,生活质量有待提高;站在生活的立场,小说质量有待考证。

我的小说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在里面,这只是我思想中形成的一个可以打动自己的故事,我认为只有最先打动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打动别人。我不奢望这个故事能像别的故事那样在社会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我只期待这个故事能在每一个看过的人心里留下足迹。当然,毕竟它只是小说而已,看过以后或许就全然遗忘了,但我依旧想让它给读者留下一个足够的思想空间,因为,在某些角度上而言,它又充当了生活中所不能体现的完美与缺陷。

有位读者问过我这么一个问题:《玻璃之城》中,黄花菜与玻璃,谁才是女主人公。

首先,一个故事,没有规定只能有一个主人公。或许,黄花菜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玻璃的戏份与所要表达的现实意义重;或许,玻璃于故事本身而言,并没有黄花菜那般抢眼;但,这些都不是构成问题的关键。她们活在各自的思想中,同时也代表着各自的世界观,并肩负着各自的使命。人生便是如此,没有什么是特定的。小说也罢,现实也好,重在体现。

再则,有人问我,为何选择在小说中滥用“不文明”语汇?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想肯定的是,那跟文明与否压根挂不上勾。

一、我不否认想依赖视觉上的冲击狂揽广大读者的心。

二、现代化小说正日渐倾重于个性化语言的渲染及铺设。

三、现实生活中不外乎如此,这样读来显得真实感极强,在故事情节正将读者带向高潮或低谷的同时,冷不防地给读者洒上一把笑料,这样,故事才显得深动而又具体。且,逐步引领读者跟故事一同走下去,直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