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案现场有两个:一个是矿长的值班室,罪犯悄悄潜入值班室在矿长的水杯里投入致幻药剂;另一个就是这里。我想这两件事不太可能是一人所为,所以我认为作案者至少应该是两个人。”林晓天说。
“你说的非常有道理!”石宇鹏由衷地说。
“案件并不复杂,但要找出罪犯却不那么容易。”林晓天说。
成琦把现场的情况进行录像,然后他们返回。
回到小洪山煤矿办公区,林晓天顺便来到茶炉房,他要看一看出事那天曾经给矿长送过水的茶炉工钱师傅。茶炉房前长着一棵很粗的大柳树,大柳树的树冠就像一把张开的大雨伞。
林晓天和石宇鹏走进茶炉房的时候,有一个人正佝偻着腰往炉膛里加煤。石宇鹏对那茶炉工说:“老钱哪,有人看你来了。”
那茶炉工听见石宇鹏这么说,就停下手里的活,慢慢扭过身朝林晓天他们看了一眼,但他没有吭声,继而转身烧他的茶炉,就像是一个哑巴。
林晓天第一眼看见这个人,心里蓦然一惊,他感觉自己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个人,但他一时想不起来。他没有说话,只是绕着茶炉看了看就走出茶炉房。一出茶炉房,林晓天就自言自语地说道:“就是他!”
石宇鹏问:“你说什么?”
林晓天说:“哦!我想起了一个人。”
由市委组织部组成的干部考察组一行五人来到了曲唐县,他们是前来考察曲唐县委推荐的关于县政府副县长的人选的。最先得到消息的是刘锦华。刘锦华吩咐赵天雷给周兆麟打来电话,说市委组织部考察干部的考察组要来曲唐,请他在考察组到来后的当天晚上,安排考察组的主要领导与自己见面。这给周兆麟出了一个大难题。上级领导部门前来考察,他作为基层组织只能听命于调查组的安排,他无权安排调查组的日程。
但周兆麟不能不答应刘锦华的要求,他说等考察组来了以后自己将相机行事。他想如有机会当然一定安排,如果实在没有机会,只要自己把心尽到了,刘锦华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
考察组由市委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郑子玉带队,他们一行五人来到县委的时候还不到上午十点钟。周兆麟和罗培林在周兆麟的办公室里接待了考察组全体成员。根据考察组的安排,他们首先要到曲唐县人民法院对于筱涵进行考察,在那里他们需要一天时间。第二天回县委机关对谢云凤进行考察。由于行程很紧张,他们不能在县委多停留,短暂的接待以后,郑子玉一行就准备在罗培林的陪同下前往县人民法院。
周兆麟把郑子玉送出办公室。和郑子玉握别的时候,周兆麟把郑子玉拉住留了一步,悄悄对他说:“郑部长,今天晚上有人要请你吃饭。”
“周书记就给我推了吧,我恐怕走不开。”郑子玉说。
“你怎么也不问问是谁要请你呀?”周兆麟说。
“是谁呀?不就是我的那两个同学吗?”郑子玉说。
“你猜错了,这个人你大概认识,刘锦华!”周兆麟说。
乍一听到这个名字,郑子玉吓了一跳:“呀!是卧虎公司的董事长啊!可我从来也没有跟他打过交道。”
“一回生二回熟嘛!他人挺好的。怎么样,就这样定了?”周兆麟说。
“客随主便吧,既然来到你的地面上,就全凭周书记安排了。”郑子玉说。
周兆麟没有想到会这样顺利,他当然很高兴。
“那我到时让他到法院去接你。”周兆麟说。
“他请我干什么?”郑子玉又问。
“我也不太清楚,到时你就知道了。”周兆麟说。
晚上下班的时候,一辆奔驰轿车远远地停在了法院门外。郑子玉的手机响了,这时候,他刚刚和法院院长于筱涵谈完话,正准备结束今天的考察。
“喂!”郑子玉打开手机问,“哪位?”
“我是卧虎公司总经理赵天雷。”赵天雷在电话里说,“我们刘董事长恭候郑部长大驾光临。”
“你太客气了,”郑子玉说,“无功不受禄啊,我看还是……”
“请郑部长不必过谦,”赵天雷说,“车就在法院门口向左不远处停着,是辆黑色奔驰,还请郑部长赏光啊!”
既然已经答应了别人就不能反悔。郑子玉对罗培林说他要去看一个同学,然后就把队伍留给罗培林,自己匆匆走出法院的大门,按照赵天雷在电话里给他指引的方向,上了那辆黑色奔驰轿车。
郑子玉并不认识刘锦华,他是抱着几分好奇才答应赴宴的。他心里想,刘锦华请他吃饭大概与他这次来到曲唐有关,一定是有什么事要请他帮忙。
曲唐县新城的夜色很美,街道上车水马龙,街道两旁的建筑被各色射灯装点得五彩斑斓,仿佛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奔驰车在桃花源大酒店门前停下,赵天雷为郑子玉打开车门,然后陪同郑子玉来到五楼一个安静的包间。赵天雷替郑子玉打开房门,郑子玉看见一个人正站在门里迎接他。这个人大约五十来岁,身着一身浅灰色西装,宽阔的脑门发着亮光,富态的方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就是刘锦华刘董事长!”赵天雷介绍说。
“刘董事长,你好!”郑子玉趋前一步握住刘锦华的手问候道。
“郑部长能来,真是荣幸之至啊!”刘锦华说着,招呼郑子玉坐下。
这是郑子玉第一次见到刘锦华,这位传奇人物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而是一副很随和的样子。
郑子玉看到小餐桌上已经摆上了几样菜肴,旁边放着一瓶还没有打开的茅台酒。赵天雷打开酒瓶,为各人面前的酒杯里斟上一些酒。
郑子玉是市委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虽然在“副”字前面加上了“常务”二字,但这并不代表他比其他副部长拥有更多的权力。他与他们的唯一区别就是他因为拥有了“常务”这两个字而在级别上提了一格,由副处变为正处,而其他的副部长还没有这个机会。郑子玉有自知之明,他非常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
“周书记不来吗?”郑子玉问。
“哦!周书记还有应酬,今天来不了了,他指示我替他向郑部长表示歉意。”赵天雷说。
“好吧,”刘锦华说,“他不来我们更随便些,来,郑部长,为我们的相识干杯!”
他们端起酒杯各自抿了一口。
郑子玉说:“刘董事长请我来,一定有什么事,请讲。”
刘锦华说:“也没有什么大事,对于郑部长来说仅仅是举手之劳。”
赵天雷说:“是这样的,听说郑部长这次下来考察的是两个干部,而县政府副县长的位子只有一个,那么这两个人之间的竞争就不可避免。”
郑子玉一听就明白了,但他不知道刘锦华今天要为哪一位铺垫和运作。
今天他们对曲唐县人民法院的院长于筱涵的考察可以说非常顺利,于筱涵给郑子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干练的工作作风,以及对工作的熟知程度,都表明她是一棵不可多得的苗子。而群众对于筱涵的高度评价绝无任何虚假的成分,他们几乎都可以摆出一百条理由证明于筱涵是他们心中的“唯一”。那么,另一个叫做谢云凤的又会怎么样呢?这要等到明天才能知晓。
“你的意思是……”郑子玉问赵天雷。
“我的意思很简单,希望郑部长能对谢云凤同志特别关照。”赵天雷毫不隐讳。
“你想让我怎样关照呢?”郑子玉问。
“说白了吧,就是想方设法把谢云凤推上去。”赵天雷说。
在这种场合,刘锦华一般不说话,他只是坐在那里饶有兴趣地听,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这事与他没有多大关系。
郑子玉思忖一会儿说:“刘董事长、赵总经理有所不知啊,我只有考察的义务,没有决定的权利。至于留下谁,舍弃谁,那是领导的事情,我做不了人家的主啊!”
“这没有关系,”赵天雷说,“我只希望郑部长在往上报的时候把谢云凤排在前面就可以了。”
这对于郑子玉来说并不是一件难办的事,况且往上报的时候并不一定非要排名。她们两个的考察材料都是独立的,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至于把哪份材料放在上面,或者把哪份材料放在下面,这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虑,怎么办都行。即便有一个排名的问题,郑子玉想,领导也绝不会因为谁排在前面就取谁。如果是那样,这个领导也就当得太没有滋味了。
“考察不一定非要排名。”郑子玉说。
“是吗?”赵天雷笑笑说,“我的意思是在郑部长的心里……”
“我的心里?”郑子玉说,“我想往上推谁管用吗?”
“当然管用!”赵天雷说,“你是钦差,你的话当然有影响力。”
“赵总太高看我了,”郑子玉说,“考察无非是走走过场罢了,你以为领导会当真吗?”
“这我明白,”赵天雷说,“但我和董事长都非常看重你的意见,至于领导会怎样,我们暂且不去管他,我们就需要郑部长在向领导汇报的时候有所侧重就够了。”说着,他从提包里掏出一个信封,将信封放在郑子玉的面前继续说:“当然,我们不会让郑部长白费唇舌,这是一点儿意思,五万元现金,不成敬意!郑部长或许耻于谈钱,但我认为谈钱也并非就一定不道德,多劳多得是社会公平的一种体现嘛!况且无论是商界还是政界,所有的利益活动都是一种交易,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今天我和刘董事长请郑部长来,主要是为了谢云凤的事。郑部长大概不知道,谢云凤和董事长的夫人是姨表亲,董事长不得不关照,请郑部长理解。”
“哦!明白了!”郑子玉说,“我会尽力而为,但这钱就免了,来日方长。”
郑子玉不能不佩服赵天雷的一番理论,虽然他说得有些露骨,但却不能不承认他说的有些道理。既然有道理,郑子玉也就没有必要推辞。对于他这个副部长来说,这样的机会还真是太少了。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不就是几句话吗?
第二天郑子玉一行对谢云凤的考察却很不顺利。在整个考察过程中,几乎没有几个人愿意对这个漂亮的女人发表什么意见。尤其在进行民主测评的时候,大部分人在“不合格”一栏里画上了一个符号。还有一些人干脆什么都不写,只交一张白卷。这让郑子玉感到非常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