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开始正事
作者:幸福饱和      更新:2019-10-06 12:43      字数:3531

研究院主楼的入口跟大部分学院楼建筑一样,照例是一指厚的玻璃钢门。而整个一楼的正面都是玻璃幕墙,顺着弧形楼体延伸向人工湖一侧。从里面向外看,有超过90度的扇形视野,能看到来时横贯水库的大道,也能看到侧面波光粼粼的人工湖。走进一楼大厅,地面是常见的米色方形地砖,抬头是一个小型天井,能一直看到顶楼用来给天井透光的玻璃尖顶。

此时的天井中正有几个穿着蓝灰色制服的工作人员像蜘蛛人一样挂在护栏外。他们正在清理每层楼的护栏外吊着的那一排排绿色藤蔓。在天井中种植蔓性藤本植物是很常见的一种室内绿植设计,既美观又实用,不仅可以吸收每层楼的人们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还可以让天井中每层楼之间增加一道绿色幔纱般的植株景观,增加纵向的层次感和美感。然而此时这些绿色幔纱已经在灵气的作用下长成了绿色瀑布,三楼的藤蔓都已经垂过二楼快到达一楼地面了,整个天井好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绿色洞穴一般。

看着孩子们好奇的指着上面看,老院长说:“工人们正在往下拆那些花盆,按原来的布置,对于现在来说过于密集,现在留下一半就够了。“他停顿了一下又说,”自从灵雨事件后,这东西都开始疯长。楼外面的花草树木也都清理过一次了,要不现在整个楼都已经被包起来了。可惜我们这儿没有动植物研究所,要不这方面的专家可就开心了。“

旁边一个院里的研究员接到:“我一同学在湘省张家界应用植物研究所,他们最近是忙死了。不过他说就现在这个趋势继续下去,以后进山就越来越难了。”

万元喜说:“可不是,你就看看咱科学半岛上这大树长得,这几天能粗了两圈,拔高快一米。”

老院长说:“我倒不担心,毕竟咱人也变强了。你们忘了昨晚新闻联播吗,像咱老祖先那样直接从这个山头跳到那个山头。我家孙女看完就学着在沙发上来回蹦,管都管不住。”

听了老院长的话,大伙哈哈笑了起来。

在一楼的准备室找出几身新的工作服给极八他们套上。不是实验室用的白大褂,而是工厂车间那种连体工作服。他们几个直接两条腿往连体服的裤腿里一插,从后面套上全身,前襟拉链一拽就完成换装。可惜没有小孩子的型号,孩子们只能跟在后面直接进了。

大伙没有顺着天井旁的楼梯往上走,而是去了地下。经过两道验证门才来到一处十分空旷的地下试验场。整个场地能有近千平米,超过三层楼高,四壁和天棚都被漆成白色,在遍布顶棚的圆形高瓦数照明灯下很是明亮,各种设备基本上连影子都没有。场地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圆柱型设备,很像一个巨型储藏罐。当然也没错,只不过内部装的是将要产生的高温带电等离子流,它就是传说中的国产小太阳,一个典型的托卡马克实验体。

场地中已经有人在等着他们了,大部分都是车子刚刚经过的科学半岛上,那些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们。他们中有的是从等离子体研究所赶过来的研究员,有的是从光电技术学院赶过来的老教授,有华夏地质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是带着翡翠玉石和各种宝石从燕京赶过来的,甚至还有专门研究易经八卦学说的老先生和一位来自五当山,专门管理道家典籍,平时也从中誊抄制作符箓的中年道长。看来这边已经提前有所准备了。

极八先让滚滚给在场诸位专家的手机都安装了华夏修炼宝库的客户端,让他们完成信息采集,然后授予使用权限,请他们进入阵法学部分,从最基础的理论讲起,边讲边指导大伙操作,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然后极八请地质大学的博导老师取来玉石,讲解不同材质,比如硬玉和软玉,或者相同材质不同品级下,比如翡翠中的糯种和冰种,甚至玻璃种对灵能的传导效率。

在场这些一辈子靠动脑思考动手实验为生的前辈们与其用专家这个经常被黑的词,不如用研究型学者更为恰当。经过灵气的洗礼,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让极八咋舌,要知道他自己可是直接用传承玉简接受的传承,而面前这些前辈可是实打实的在“学“啊。

孩子们和其他人也在仔细的听着讲解,看着操作,瞪大眼睛像海绵一样吸收这些曾经被人们当成仙人法术的知识。不只在场的众人,最近的一系列玄学事件仿佛一颗石子投入无波水面,给这个已经蹒跚在科学之路上的世界激起了一圈圈涟漪。今天登上搜索排行榜前十的就有“道家修炼功法典籍电子版”,“易筋经全套功法演示mp4下载“等等,可见人们对这方面的关注度有多高了。

极八请来自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楚老先生准备一台光刻机,老先生说:“你要什么精度的?所里目前最高精度的纳米级光刻机工艺节点的极限是10纳米,7纳米的已经快要完成研发了,还得等几个月。问题是这种级别的设备安装调试后就很难再搬动,会影响精度和质量”他指了指面前已经被裁成片状的玉石板材说,“要不咱带着这些导灵材料过去?反正都在科学半岛,开车3分钟就到了,刻完咱再回来就是了。“

极八说:“目前约束等离子流的阵法叠加密度还远远没有高到需要纳米级光刻机的程度,微米级的就足够了,因为咱们不是像刻芯片那样,要在圆晶的每平方毫米刻出数千万个晶体管结构,而是只要最小特征结构能够显现出通畅的灵能通路就可以了。“

楚老先生点点头,转过身去给自己带的一个研究生拨去电话。20多分钟后一辆长城电力皮卡把一台不算尖端的民用0.25微米级光刻机送到了研究院门口。设备也没往地下试验场搬,直接在一楼找了一间实验室,接上电源。这时,极八再次让大伙打开手机阵法学中约束阵部分,开始讲解。

这部分的几种基础构型与女娲姑娘刻画的束缚阵法还是不同的。约束阵法是使其按要求的规则运转,束缚阵法则是直接将其困住,仿佛用绳子绑紧。所以想让高速运动的等离子流在托卡马克环中循环往复运转显然应该用到约束阵法。

这部分的知识让研究易经八卦学说的老先生和中年道长时而发出恍然的神色,经常能插上几嘴,诸如“原来如此,这阵法的基础构型排列方式与易经八卦中的方位变化衍生相合啊”,又或者“这符文通路与画符时的左右,顺逆,先后等也是相符的”等等。

当把基础构型排列成一个个完整阵法并把这些阵法连接组合起来成为一个最基础的功能单元后,问题又到了如何排列堆叠这些基础功能单元,使单位面积的玉石上能够尽可能多的刻画这些单元。极八曾经用的方法就是最简单的四方连续,也就是像电脑设置壁纸时,平铺那个选项,把这些基础功能单元一排排一列列的排下去就好了。但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类似于刻画芯片的算法,而这种涉及到底层算法方面人才可是不多,但华科院的关系网中还是有的。于是大伙通过智能助手现场连线了一名远在沪市的,专门从事将算法固化到芯片中这个工作的专家。他是在场一位老教授的同学教出来的徒弟,在阿美利加常春藤毕业后,进入在芯片巨头英特儿从事相关工作8年,前些年在千人计划的机缘下回国发展。其实这里的算法极八可以直接让滚滚这个超级人工智能来完成,但出于培养系统性人才的考虑才没有这么干。毕竟人,才是根本。

设计算法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每种算法究竟效果如何还需要经过实验才行,好在目前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只是暂时使用比较常见的算法来设计完成约束阵法器,让大伙明白其中的原理和流程,今后还可以慢慢优化。于是就在对方临时给出的一种算法设计方案下,光刻机的程序设定好。

具体如何操作这台光刻机极八是不会的,他根本没用过这个型号的机器,都是楚老先生直接上手完成。不愧是在这个领域浸淫了数十年的专家,再加上脑域被开发,机体重换青春,操作水平溜得飞起。很快第一片3×3厘米大小的约束阵法器被刻画出来,上面足足被刻画下800万个基础功能单元。

如此高的效率得益于用光刻机刻画法器不像刻画芯片的工序那样复杂。刻画芯片时首先要喷涂光敏材料,光刻主要是在光敏材料上刻画出半导体电路的雏形;然后是腐蚀工序,光敏材料上被光刻画过的部分因化学性质改变将会被腐蚀掉,没被光刻画过的地方不反应,得到保留,这样光敏材料上的电路雏形就被腐蚀成一道道凹槽通路;最后填充这些凹槽通路就形成真正的电路;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就可以层层叠加出微型电路,封装后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芯片。而刻画法器是直接在导灵材料上刻画出灵能通路,一步完成。导灵材料负责沟通并传导周围灵气或灵石中的灵能,把灵能汇聚到刻画出的灵能通路中,让其运转。

简单地说就是大家都在制作印章,前者是通过倒模的方式铸造,而后者是直接刻章。

回到现场,接下来又制作出29片约束阵法器,总共30片。其中8枚被安置在托卡马克环外侧的八个方向,8枚被安置在环体上方,8枚安置在下方,6枚安置在环体的内侧。

安置完成后,众人相互看了看,不知是平和还是激动,终于到了人类能源革命一处里程碑似的时刻了。在老院长的示意下,一个研究员开启小太阳装置,整个体统开始运转,100秒,反应停止,实验失败……

大伙看向极八,极八在想自己应该往哪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