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教授看见地图上的古塔,矮小的身躯突然颤抖了一下。
他神情激动地抓过地图,目光紧紧盯着那座古塔,再也无法移开。
石教授也不说话,就像老僧入定一样,一动不动,屋子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实在是等不住了,给猪头悄悄使了个眼色。
猪头会意,咳嗽两声道:“石教授,这塔……是不是有什么古怪?”
石教授摘下老花镜,使劲揉了揉眼睛,重新把老花镜戴上,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告诉我们:“传说中的楼兰妖塔!这是传说中的楼兰妖塔!”
楼兰妖塔?!
我们面面相觑,没想到这座古塔还有如此邪乎的名字,于是急忙向石教授请教。
石教授说:“我只去过一次楼兰古城,并没有找到楼兰妖塔,关于楼兰妖塔的传说,我是在一些历史文献和壁画中发现的,你们稍等,我给你们看一件东西!”
石教授起身走进里间,约莫过了五分钟,手里拿着一个不易磨损的牛皮口袋走出来。
石教授解开牛皮口袋的红绳,从里面抽出三张纸片。
那是三张黑白纸片,纸片上有图案,像是从什么地方拷贝下来的一样。
我一眼便认出,这是三张拓片。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这门手艺,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能做到专业水准的更是少之又少。
我拿起其中一张拓片,脱口说道:“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张拓片应该是南派里面的苏派技艺!”
景子好奇地说:“搞这种拓片还有门派之分?”
我点点头:“那当然有!这门技艺看似简单,实则繁复,外行人根本不懂其中奥妙!在拓片界,分为南派和北派,两派之中又有很多的分支,而苏派则是南派里面的佼佼者!像汉代的《西岳华山庙碑》,北魏的《张玄墓志》,东吴的《天发神谶碑》等等,都是苏派的杰出手笔!”
景子颔首道:“如果不是听你这样一说,我还以为拓片就像我们小时候画硬币一样简单呢!”
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一个游戏,用一张白纸覆盖在一枚硬币上面,然后用铅笔涂抹,就能让硬币的花纹部显现在白纸上面。
拓片的效果跟这个画硬币大同小异,但其中的工艺却有着天壤之别。
石教授看了我一眼,眼神跟刚才有些不一样,口吻里也带着一丝赞赏:“年轻人的眼力不错,现在别说掌握拓片这门手艺,就是了解拓片的人都不多了!”
我拿起手中的拓片看了看,里面的内容很奇怪,只有一个洞穴,就像一个漆黑的深渊。
我又拿起第二张拓片,内容有了明显变化:一群手握弓箭的古代士兵,聚集在洞穴顶上,不断往深渊里放箭。而深渊底部,像是有什么古怪东西正要爬出来。
对于深渊里的古怪东西,从勾勒的线条来看,跟蛇很像,但又没有蛇头,反而更像是蚯蚓。
当我拿起第三张拓片的时候,暗暗吃了一惊,因为第三张拓片上面,赫然矗立着一座塔,但是那座塔还没有成形,只是搭建了一个框架,这座塔正好修建在洞穴的正上方,像是要把下面的洞穴给封住。
石教授说:“这三张拓片来自于楼兰古城的几幅壁画,原本应该是很长一幅叙事壁画,但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留下的内容有限。后来我又通过一些文献资料,结合这三张拓片,大致还原了当时的情况。
在楼兰古国,可能存在一个洞,洞里有不知名的生物常常会爬出来侵犯人类,古楼兰人认为那是来自地狱的魔鬼,不过我分析,那种不知名的生物可能是一种体型很大的虫子,我们叫它楼兰古虫,那个洞也许是一个虫洞!”
我满怀疑惑地问:“那为什么要在虫洞上面修建一座塔呢?如果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不让楼兰古虫爬出来,不能直接填入沙土或者其他东西把虫洞封住吗?为何要这样淘神费力的弄一座塔在上面?”
石教授说:“问得好,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有两点。第一,古楼兰人认为那些怪虫是妖魔的化身,所以要修建一座塔来镇压妖魔。第二,我怀疑镇压妖魔只是楼兰王的一个幌子,古塔的真实用途很可能是楼兰王的陵寝!”
“楼兰王的陵寝?!”
我们互相看了一眼,不是吧,这次难道真的是要去倒斗吗?
石教授说:“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推测。试想想,如果那座古塔是楼兰王的沉睡之地,那些可怖的怪虫,不是正好被利用起来,成为楼兰王陵寝的守护者了吗?”
顿了顿,石教授又说:“我的推测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想象的,在相关的历史文献,以及西域的民间传说中,都提到过楼兰王陵寝,大概意思是说楼兰王沉睡在一座妖塔里面,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镇压了来自地狱的妖魔。也有传说将楼兰王神话,说楼兰王死后化作一座塔,镇压住了深渊里的妖魔,保护楼兰古国的平安!
自从楼兰古国遗址现世以来,百年间不知有多少掘金者、冒险者想要寻找传说中的楼兰妖塔,结果都一无所获。所以也有人怀疑,所谓的楼兰妖塔根本就是虚幻的。
但是今天你们拿出的这幅丝绸地图,却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提示,为什么那些人找不到楼兰妖你现在所看的《大迷踪》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大迷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