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场上一众新晋的内门弟子横六竖五的站成一个方阵。
董一、欧冶常、公孙羽、箫义人兄弟四人则是被单独拎了出来放在方阵头上。
沈轻鸿规规矩矩的转过身看了一眼正坐在台阶上从身上往下一根一根摘鸡毛的小师叔。
“师叔,咱开始吗?”
小师叔点了点头。
“嗯,大师侄你看着办吧。我困了,要睡觉去了。”
说着小师叔打了个哈欠,这小孩儿的困意说来就来。
可是这小师叔的觉来的也太快了些。
打了个哈欠刚从台阶上站起来,迈开小短腿晃了三晃“扑通”一下就往下栽倒。
好在沈轻鸿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将小师叔抄在怀里。
低头一看,这小孩儿竟呼哧呼哧的睡着了,这小呼噜打的那叫一个匀乎。
沈轻鸿抱着这个小师叔左右为难。
“小师叔,小师叔?咱回家睡去好不好?”
可惜了这小师叔睡觉还特别沉,只要一睡着了,除了神鸡之外谁也叫不醒。
而这神鸡也有个毛病,也就早上太阳出来的时候叫两声。等太阳一跃上山头,你就算是打它它都不叫了。
没办法沈轻鸿只能先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铺在地上,让小师叔先躺着。
这小师叔的“嗜睡症”还真是麻烦,只要他困了,甭管是什么时辰、什么地方,那就是倒头便睡叫也叫不醒。
转过头来,又看着众家师弟。
“好了,现在开始你们入学的第一课,站桩。”
众弟子一听,心里纳闷。
怎么回事?自己千辛万苦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儒门是为了学高深武学的,你不说是上来就给我们扔上一本武林秘籍什么的,至少也应该像模像样的先教上三招两式的才对呀。
这桩功谁不会呀?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打小就开始练武,站桩是启蒙第一课更是基本功啊!
大师兄沈轻鸿脸色一板,沉下声音。
“我知道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沈轻鸿声音微微一沉说道:“你们一定是在想,这站桩是小孩儿练的,凭自己手底下的本事还用得着站桩吗?你们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不下十几二十年的功夫,可是在师兄我看来,你们这十几二十年的功夫可就跟没练一样。”
众弟子一听心里就不乐意了。
什么叫跟没练一样呢?
难道自己这十几二十年的功夫是练着玩儿的不成?
自己凭借这一手功夫在江湖上闯下的名号难道都是徒有虚名吗?
这师兄的话说的也太大了些。
“我知道你们心里不服。”沈轻鸿的目光从众人身上一一扫过“你们这些人中有的是师出名门世家,有的是非富即贵,还有的已经在江湖上小有名气了。”
说着他看了一眼站在队列最前面的董一、欧冶常、公孙羽、箫义人兄弟四个。
“可是,在儒门你们最好将这些身份全都忘掉,否则于诸位的武道无益。”
“众师弟,我来问你们,你们千辛万苦闯了‘浩正五道’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拜进内门为的是什么?”沈轻鸿沉声问道。
一时间学生们众说纷纭:
有的说为了学到高深的武学。
有的说为了成为武林高手。
有的说是来寻武林秘籍。
还有的说是来寻访名师的。
蓦然间,董一开口说了一句。
“为了武道,为了我自己的武道。我要开创一派属于我自己的武学。”
众弟子一听顿时都吃了一惊。
就凭你一个少年也想开创一派武学?
这可真是无知者无畏了。
能开创一派武学的那就是一代宗师了。
你一个少年凭什么就敢这样大言不惭的说要开创一派武学?
虽然你是过五关进来的,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但是这开创一派武学是随便张嘴说说的吗?
沈轻鸿看向董一,点了点头。不愧是闯五关进来的,这觉悟倒是比其他的那些人要高一些。
“开创一派武学又有何不可?”沈轻鸿说道:“如果诸位从我内门走出去那天连自立一家门户都做不到的话,那我儒门就罔称天下第一的武林门户了。”
“如果你们认为,拜进我内门能得到的只不过是武林秘籍和名师指点这类浮皮潦草的东西,那众位师弟可就把咱儒门看的太小了。”沈轻鸿又说:“如果众位只是追求一些别人创造出来的神功秘法,那大可以不用来内门,上外门找去也能找到。内门不教你这些”
“那教什么?”有人开口问道。
“教你们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武道、如何别开天地、如何另创乾坤、如何自立一家门户、如何成为一代宗师。”沈轻鸿傲然抬首说道:“你们要学的绝不是某一种武功,也绝不是某一种练功的方法,你们要学的是如何自创一门武学。你们要学的是武道。”
轰然一声就是人声鼎沸。
什么叫势派?
什么叫自信?
这就是!
这也就是三大教门的门户敢说这样的话。
也就是三大教门的门户才敢把教授门下弟子自创一门功夫作为教学宗旨。
这还不是狂,而是人家确确实实的就能做到。
“这天下武学的修炼从来都是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沈轻鸿扫视一眼这些师弟们“众师弟,你们觉得自己的功夫算得上是什么水平啊?我这里有入、会、通、精、化五个字的评价,你们自己掂量掂量属于自己属于什么水平?”
众弟子都在心中暗暗琢磨着,自己能够上这五个的评价中的哪一个?
这些人大多都是聚元境、有的还是聚元巅峰上下。
“通,我已经将我所学的武功融会贯通,在江湖上也闯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名号。”有人说道。
沈轻鸿没搭话摇摇头。
早有人对此表示不屑,就你那两下子也敢说“通”?顶多就是“会”,会练而已。
果然有的人比较谦虚。
“我只是会练而已,想来够得上一个‘会’字了。”
沈轻鸿摇了摇头。
“师兄这是什么意思?照您这意思,我们竟然连‘会’字都够不上吗?难道还只是入门吗?”
“你们连入门都算不上。”沈轻鸿微微一笑:“我来问你们,你们之中可有谁真正的创出了哪怕是一套属于自己的拳法、掌法、刀法、剑法吗?”
众弟子摇摇头。
创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功夫?那谈何容易?
“连一套拳都没创出来,亏你们敢说自己是占个入门的‘入’字?”沈轻鸿微微的冷笑说道:“你们连入门都算不上,还差得远呢。”
“那师兄,我要如何才算入门呢?”
“问得好!”
说着就见沈轻鸿从腰后边,拽出一个二尺来长的卷轴来。
“这是你们第一年的功课任务。”
说着沈轻鸿把转轴展开,上面就写了四个字叫“独辟蹊径”。
啥意思?
众弟子一时间给弄了个没头没脑。
“意思是让你们自创一路武功招式,拳掌、刀剑、枪棒都可以。这也是年末升级考试的一部分。”
这也太难为人了吧?
众弟子中又是一阵嘈杂慌乱。
自创一路武功招式?谈何容易?而且还限定是在一年的时间。
别说一年了,十年都不见得能成呀。
“师兄,您这不是开玩笑吧?”
“大师兄从不开玩笑,这张卷轴都用了几十年了,每年都是这四个字。”
“不过你们也不需要太过担心”沈轻鸿说道:“既然让你们自创一路招式,那内门肯定会给予你们最大的帮助。”
队首的四人方阵之中,董一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
天下武学殊途同归,师父教自己“乾坤八势”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习武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的过程。
无论是学问还是武道,全都是这个道理。
第一个阶段从少到多,是一个积水成渊的过程,这个阶段要虚心接受各家各派各门各户的的一切,让自己变得尽可能的充实。
第二个阶段从多到少,是一个去粗存精的过程。可以说是将无尽的渊池荡尽泥沙,尽数融汇成一瓢清水。这便有了自己的武道理解,可以自创一门功夫和一路招法了。
第三个阶段是从少再到多,是要将自己的武道理解不断的演化、演化、演化、将一招拳变成两招、两招变成四招,最终生生不息。
之后再去学别人的功法招式,再一次从从少到多。
从此就开始不断的多少、多少、多少的循环往复。
生命不息,武道无尽。
这种”有无、多少“的演化会随着一个人乃至一个门派的延续一直走下去。
三大教门之所以能成为天下武林的顶尖门户,就是因为将这“有无多少”四个字作为门派的宗旨。
三大教门的教学宗旨,不是将你变成最强,而是让你变得更强。
一字之差便是天与地云和泥的差别。
因为“强”永远是相对的。长江后浪推前浪,最强的永远在路上。
而儒门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学生可以变得更强、更强、更强。
这种近乎于无尽的成长,甚至于比一个所谓的巅峰强者还要可怕。
果然,大师兄沈轻鸿沉吟了一会。好让众位新师弟消化一下这些信息。毕竟当年自己入门的时候也被这话给吓到了,以至于开学第一个月的集体训练完全是在做梦般的恍恍惚惚中度过。
“我身后的‘金顶浩德殿’里面藏有天下三分之一门派的武学典籍,基本上都是咱儒门分出去的旁支,你们可以随意调阅,捡自己喜欢的看看练练,也许会对你们日后自创一路招式有所帮助。而这个讲武场是给你们练桩功用的。这套桩功是我儒门所有内门弟子都要学的入门功法,是入门中的入门、基础中的基础。我儒门下属的天下三分之一的分支武林门派,其功法归根到底就还是这套桩功。”
“你们看好了,第一个十天我先教你们站桩,第二个十天教行桩,第三个十天教打桩。一个月之后是一场测试,测试结果记入年终的升级大考,若是有一门功课不过,那可是连参加升级大考的资格都没有。”
说完就见沈轻鸿迈开双腿,沉肩、坠肘、松腰、落胯。
众弟子一看。
哦!两仪桩,见过也练过。
不就是站桩吗?这玩意儿打小就练过了。每天不站一两个时辰都浑身难受的。
这也太简单了呀!
众弟子沉腰蹲桩,一个个脸不红气不喘,还颇为自得,轻松得很。
“师兄,这都是基础的小儿科。”有人开口说道:“要不咱直接从最后一项打桩开始吧。”
沈轻鸿就在队首领桩,周身上下纹丝不动,一声冷笑。
“是吗?先过了这第一个十天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