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夜络很想见识一下正旦大朝会大典的盛况,可苦于一介女流之辈,自然无法亲眼得见。但某王很为自家王妃着想,下朝后又为其详加说了说。
第戎一旁听了后,又补充道:“王妃殿下,皇上还特意宣召王上近前,亲询今年上计事宜。要王上不必有所顾虑,只管放开手脚,大胆领计,严惩欺谩具文之事!”
因着此次慕容启天领计三年,慕容启天的主力干将便是这第戎。是以,第戎也被慕容启天拉着去了正旦大朝会,参与了朝贺大典。
某王闻言,双眸便是一眯,不由忆起此次领计三年的缘由来。
原来慕容启天与第戎的坊间传闻在传到城骁帝耳中时,作为父皇的城骁帝自然非常震怒,就要拿第戎开杀。慕容启天自是据理力争,为其辩白!
说,这第戎乃一介儒士,长于天文历算,三坟五典,阴阳算术,河络谶纬及远年古谚,历代图籍,莫不成诵,素有“学海”之称,是谓大才,万万不可轻易杀之。
当时在一起请安的还有几位皇子,大皇子慕容佑、五皇子慕容衎、七皇子慕容安都没有说什么,只有性情乖戾的三皇子慕容康出言讥讽——说,六弟的嗜好当真可以,为心悦之人竟然可以跟自己的父皇当庭力争,真乃冒天下之大不韪也!
一母同胞的皇太子慕容祜,却比慕容康高明得多,只好心地劝慰着父皇,要父皇看开些,莫气坏了龙体。
末了,又不经意地提起每年岁末的全国上计之事。
这下,倒提醒了城骁帝。
当即便颁下圣旨,责令六皇子慕容启天领计三年!
且责令那个有着“学海”之名的第戎,充任主力干将。
意思很明显,就是要精于历算的第戎为朝廷献计出力。
慕容启天没奈何,只好跪倒接旨。
而太子慕容祜,在听了城骁帝的旨意后,不由暗暗扬眉。
他可是常听郦邑皇妹抱怨,说什么小六子拿了一颗夜明珠交换回了这个第戎,虽说夜明珠价值连城,可郦邑还是心中憋闷,无处泄火!
原因无他——便是这个第戎,她郦邑尚未得手!
没想到机缘巧合,今日居然让他逮到了时机,为郦邑皇妹报了仇!
关键是,他也能为三皇子慕容康膈应一下这小六子!
慕容祜不由看了眼要终身躺于卧榻之上的自家皇兄,神色晦暗不明……
思及此,慕容启天不由抬首望了眼形容昳丽的第戎。
第戎见状,心知肚明,宽慰着某王:“王上莫要再自责了!第戎不才,一个筹算而已,还能应付得了。”
之后,又跟梁夜络说起了大朝会上的趣事来。
竟是二郎君齐盛出了糗……
每年岁末,此大汉朝不但有全国上计之隆重要事,更有太学一年一度的射策考课。作为太学诸生的齐盛,自然也不例外,参加了岁课的射策考试。
结果出来后,自负才学的齐盛没能跻身甲科四十人的行列之中,但却也因祸得福——此话乃二夫人宋氏之语,齐盛得中乙科,成为了太子舍人。
汉家故事: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
便是这太子舍人身份,令齐盛随侍在了皇太子殿下身边,参加了正旦大朝会,却也因此在那么庄严隆重的大朝会上,出了糗!
按说这太子舍人一职,可是个人人羡慕的好差事。
就职位的稳固牢靠程度而言,这太子舍人相当于后世的铁饭碗。
汉家故事:东宫官属随例迁也。
太子舍人虽秩比郎中,官秩只有区区二百石,但也是东宫属官。随着太子的登基,太子舍人一职可例行迁为郎官。况且无论有无太子,太子舍人一职总要设置。
注意,是无论有无太子,太子舍人一职总要设置。
这好就处显而易见了。试想,世上能有哪个职位连伺候的主子都没有,就先有了职司?且那职司总是摆在那儿,令人一成不变的永享优渥?
此大汉朝太子舍人一职,当真可谓是永远的铁饭碗,不变的公务员!
且随着皇太子的荣登大宝,太子舍人的地位也会逐级升迁。若运作好的话,前途自然未可限量。
这便是二夫人宋氏自以为的因祸得福。
须知,平阳侯齐尧起初岁课射策时,便是以礼经甲科第一名的身份傲视整个太学诸生的。而齐盛却连四十人的大榜都未搭上,不前不后,只位列乙科二十人之中。相较于齐盛的自负,才学显见比齐尧差了一个层次。
但就是这乙科,除仕为太子舍人,却令齐盛得以近身随侍在皇太子殿下身边。
这又不能不令人艳羡不已了。
加之又有齐皇后和太子殿下的关系,亲近程度自非他人可比,落在旁人眼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
新晋太子舍人齐盛,便是在这样的目光下,跟随皇太子慕容祜,步入了气势恢宏、周旋万人的德阳大殿。
却在见到北宜春侯时,乱了阵脚。
太学诸生曹班,因尚主舞阳公主,已被城骁帝恩封为了北宜春侯。
之前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太学诸生,眼下却摇身一变,成了食邑五千户的列侯!
并且因循汉家故事,位视上卿!
汉家故事:大县侯位视三公,小县侯位视上卿,乡亭侯视中二千石。
北宜春侯曹班便属于位视上卿的列侯。
位视上卿的列侯,岂不与祖父西平侯一个样儿?
如此一来,齐盛能不心潮起伏么?
尤为关键的是,这北宜春竟然还隶属于汝南郡!
齐盛看向曹班的眼神就愈发的阴骘,脚步也就情不自禁地移向了北宜春侯,出言讥诮道:“果然是人靠衣装马靠鞍呐!曹诸生这一身的玄端朝服,当真烘托身份呢!”
在人才济济的太学里,曹班是属于扔到人堆里就瞧不见的主儿,齐盛如此说,是讥讽曹班太过普通。
但他显然忘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此曹班非彼曹班,已然封侯赐爵的曹班,可不是先前那个太学诸生,任由人指名道姓地高叫着曹诸生。
不过曹班倒没有与齐盛一般见识,只牵了牵嘴角,叉手向齐盛揖了揖。
周遭等待皇上驾临、彼此作揖寒暄的一众百官们,此时就有人侧目,向这边看了过来。
见新晋北宜春侯礼节友让,皆暗暗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