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家都沉默,晋鄙抓住机会提议:“既然行军路程已定,就应暂且筑营休息,明日寅时急行军,力争午时达目的地,一鼓作气攻克函谷关。”
赵括道:“明日行军近百里,士兵一定非常疲倦,不利于攻城。我觉得摸黑行军,到达距离秦函谷关十里处再作休息。这样既不耽误攻城,又可使士兵体力充沛。”
公孙婴也是个胆小鬼:“今天与秦军交战,众将士疲惫不堪,粮草又未动到,仓促行军无异于自讨苦吃。”
赵括还欲再作争辩,苏射朝他使了个眼神,接着道:“冬日将至,山中多有雾水,更有可能出现霜冻,夜间行军确有许多不便,还是堑作休息好。”
主意定下,各国主将都去安排安营扎寨。
血汗马在一小山坡上站住,赵括翻身下马。庞暖知道赵括心情烦燥,只是远远地跟着。
虽是秋末,未时太阳的光线还是毒辣。赵括脱下沉重的头盔,抽出长剑猛戳草地,借此泄心中的不悦。
忽闻马蹄声渐近,赵括头也不回,继续进行他那枯燥乏味的动作。
“大将军在为三国主将不同意继续前行而烦恼?”苏射小心地开口。
“一群贪生怕死之徒!两倍于秦国残兵也不敢追赶。”赵括倏地从泥土中拨出长剑,劈向一棵矮树,手臂大小的矮树马上变成两截。
要是换了别人早就逃之夭夭,也就是裨将苏射,还敢原地不动:“攻城事小,和睦事大。韩、楚两国反复无常,大将军不宜正面与两国生冲突。我军要是真的与韩、楚不合,秦国旦得知,加以引诱,反使我军陷于困境。”
赵括道:“秦国屡次攻打韩、楚,两国不但不吃一堑长一智,还反复与秦国订立盟约——与虎谋皮,怎么会有好下场。”
苏射眺望远方,彼有些无奈地道:“朝中明争暗斗,远比战场厮杀要可怕。再者,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们做臣子的就像是大海中孤舟,是存是亡全看狂风喜怒。”
赵括注视着这位认识了将近两个月的青年汉子,仿佛变得有些陌生。
“大将军奉大王之命解长平之困,现在任务已完成,窃以为班师回朝是最明智的选择,何必要去攻打函谷关?以免弄巧成拙。”苏射击队像是劝说又像是担忧。
赵括道:“函谷关我是志在必得,我也是只是做力所能及的事,果真如将军说的一样弄巧成拙,也是天意。”
苏射知道无法说服赵括,朝主将拱手施礼后默默走开。
望着苏射远去,赵括顿时感得孤单——尽管不远入有数十万人,要不是太阳光过于毒辣,他倒愿意就这样躺着入睡。
是夜,赵括在孤独中入睡,于蒙胧中醒来。
寅时,大军又开始进行赶路,从邓到函谷关的途中以山路居多,不少是木多荆杞,赵括也不敢大意,让王容、樵渔率兵五万作后应。四国联军分成三路齐头并进,赵军居中路,魏军走左路,韩楚联军走右路,三路急行军。点燃的火把如三条长龙,延绵数里,一眼望不到头。
一路上,四国联军是畅通无阻,因为王龁已将所剩近二十万残兵全部率回函谷关,而原先驻守丹阳(今河南淅川)、崤山的秦军退守武关(今陕西商南西北);中条山一带秦军则退守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他希望能将合纵国联军拒于秦国境外。王龁之所以甘心让秦军从崤山、中条山两次军事重地撤退,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崤山、中条山虽驻扎有秦兵,然而仅是少数也非精兵。秦国精兵都投入到围攻赵国长平战事中去了。
十来天的时间,秦军伤亡四十余万,对秦兵士气造成重大打击,不利于两次与敌兵进行正面交战。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秦军面对的是四国联军,其中赵、魏、韩三国从东西南三面对秦国构成威胁,要是秦军还一味死守崤山、中条山与四**队周旋,一旦战败,四**队便可长驱直入,如此秦国将有灭国之灾。为了保证秦国都城咸阳的安全,王龁只有忍痛割爱。
赵括虽已是而立之年,无奈生活所迫,致使无法游览中国的许多名山大川,此次行军正好要途经崤山,他一时兴起,不忘好好欣赏沿途景色。
崤山位于河南西部,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山西省的中条山与它隔河相望,构成一段石峡谷,即是有名的三门峡,有人将崤山与函谷关关称为“崤函”之塞,在战国时期是秦国抵御崤山六国进攻的天然屏障。
身处其中,赵括才确切地体会到高山绝谷的险峻雄伟,虽是秋末,山路两侧仍然可见绿树、青藤,还不时听见水流冲击岩石出的声响,要不是有任务在身,赵括真想深入原始森林去看看。
是日午时,秦国函谷关便出理在赵括面前。
函谷关(位于今河南宝灵市境内)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所以取名为函谷关。函谷关始建于春秋战国,它东临沟绝河,西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东去洛阳,西达咸阳的必经之路,史上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历来是后家必争之地。
赵括对函谷关的认识仅限于各种史料,今天亲眼所见关前谷地,后背忽感一阵阴冷:前方谷道约六七里,谷深十丈至二十丈不等,谷底宽约四丈,最窄处理足两丈,谷道两侧是陡峭石壁,各处坡度不上,有些略微倾斜,呈四十度角,有些坡度是垂直的九十度。因地理限制,大型的攻城器械在这里根本不能挥作用,只能借助于原始、简单的木梯、铁钩、粗麻绳、砍刀等。
函谷关的城墙不算太长,据斥侯回报,东城城墙约两里,西城墙约一里,南城墙仅五十余丈,然而由于东西两侧城墙均连着陡峭石壁,攻城上去也不是件易事。更令赵括头痛的是,因谷道狭小,即使有数十万士兵,也难以同进有效地展开攻势。
此刻赵括有些后悔,当初实在不应该信口开河,信誓旦旦地说攻克函谷关。楚怀王十一年,纵横家苏秦曾率楚、韩、魏、赵、燕、齐六**队攻打秦国,至函谷关,六**队非但没有攻克,还被秦军大败。之后,信陵君魏无忌引楚、赵、魏、韩、燕伐秦,也未能越过函谷关。至于历史上的刘邦入关,也是听从了谋臣张良的建议,绕道进入关内。
现在,赵括终于明白什么是骑虎难下。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斥侯回报司马尚所率三百精兵乘乱混入了关内,且部分赵兵被安排在东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