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章 一路同行
作者:八十八年      更新:2019-09-13 21:32      字数:2252

店小二忙不迭的端上来几样具有本地特色的小菜,除了沈泽,其他人好像都没有了胃口。

沈泽自然不懂这些朝堂之事,心想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于是放开肚子,大吃大喝起来,毕竟这几天肚子里真没进几滴油水儿。

“噗”,徐婉儿本来眉头紧锁,当看见沈泽毫无一点吃相的狼吞虎咽,忍不住笑出声来。

高门贵第出身的徐婉儿,本来是压根不可能瞧上沈泽的,但自从知道他随时会被魔种折磨而死,而且还与大侠徐子陵有说不清的关系后,从怜悯变为亲近,直到在山林中舍身救护自己的时候,一颗芳心便落在这个卓然不群的俊逸少年身上。

才会在沈泽昏迷的那一晚,毫无保留的献上了自己的少女初吻。

婉儿看着沈泽的目光充满了柔情蜜意。

在众人目瞪口呆注视下,拿起筷子,夹起一些小菜放进了沈泽碗里。

现在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徐婉儿对沈泽的情意。

一时间,气氛变得十分微妙。

沈泽也被徐婉儿突然的举动弄的面红耳赤,垂头呆坐在那里。

“咳,咳”,李元婴干咳几声,打破了这怪异的气氛,说道:“好了,快吃吧,不然菜都凉了。”

大家这才收拾心情,先填饱肚子。

一阵脚步声想起,店内迈进一人,背插单刀,刀系红绸,竟然是万里独行东里闲。

东里闲一进门,就看到了李元婴他们,走过来拱手打招呼,说道:“竟然在这里碰上殿下。”

李元婴奇道:“难道阁下不是一路缀着我们跟到这里来的吗?”

东里闲肃然道:“东某怎会是这样的人,那日输了就是输了,绝不会在暗地里跟踪诸位,今日到此,实是另有要事。”

这东里闲虽然高傲自负,但出身名门正派,行事还算光明磊落,想必并没有撒谎。

周明让开点位置,邀东里闲在他们这桌坐下,问道:“不知有何要事,东兄竟跑来岭南?”

东里闲也不客气,大方坐下,沉声说道:“不知诸位听说了没有,褚大人被贬至爱州。”

李元婴点了点头说道:“我们也是刚刚听说。”

东里闲叹了口气,说道:“不瞒诸位,我昆仑派一向与长孙大人和褚大人关系密切,褚大人于我派也有大恩。”

李元婴点头,表示明白。

白道十三大派或多或少都与朝廷内一些权重人物有特殊关系,就是在皇宫内,很多皇帝的贴身护卫,也皆是由十三派内选拔出来的。

说直白点,十三派就是朝廷的一支特殊部队,而且是精英中的精英。

东里闲继续说道:“褚大人被贬,诏书里又让他尽快上任,无奈之下只能收拾家眷行装,匆匆上路,谁知道还没过了秦岭,就被魔门给盯上了”。

婉儿惊奇道:“怎么又是魔门,他们盯上褚老做什么?”

东里闲沉声说道:“他们是想除掉褚大人,双方一见面就爆发冲突,虽然魔门被暂时击退,但褚大人却也受了重伤,我派掌门听到消息,尽起派内精英,连夜赶至,并打算一路将褚大人护送至爱州。”

爱州地处大唐最南边,过了岭南,还有七八百里的路程,实在是一片荒蛮之地。

李元婴不禁陷入沉思,魔门之人频频现身,本来以为都是冲着沈泽身上的魔种,如今听东里闲这么说,竟然胆敢追杀肱骨大臣,插手朝野之事,看来事情要比想象中严重的多。

周明询问道:“那东兄为何不北上,反而是南下了呢?”

东里闲解释道:“掌门飞鸽传书里说,褚大人被魔门怪异的真气侵入体内,难以消除,宋家家主医术冠绝当世,嘱咐我上山城一趟,请他老人家辛苦一遭,赶往救治”。

李元婴说道:“这么说,咱们是一路了,既然这样,就搭个伙一起吧。”

东里闲心里本来就没底,毕竟天下人都知道这“医圣”宋知意脾气古怪,行事只凭自己心意,乐意的话山野村夫也给治,不乐意了天王老子都不行,如果能与李元婴他们一道上山,又有徐婉儿这层关系,事也会好办一些。

想到这里,拱手道:“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饭食过罢,众人并未在小镇上多做停留,加紧赶路。

沈泽本来对东里闲也没有什么坏印象,一路上好奇之下,便向他询问起一些武林轶事。

打听之下才算对当今武林有了些了解。

原来这十三派,分散于天下各处,其中大部分属于被朝廷招安的,虽身在江湖,却也偶尔为朝廷办些差事。

这十三派分别是关中剑派、华严宗、昆仑派、临渊阁、青城派、武当派、秀水斋、不动如山城、妙音宫、满月山庄、忘空崖、长安别院和雷家赌坊。

十三派中最为杰出的十位青年才俊,便是这“武林十杰”,颇有点官封的意味。

遥遥在上的“九品”高手,才是真正被天下人所公认的宗师级人物,这宋家家主宋知意就是九品中的“医圣”,可知为何“十杰”中的东里闲去请他出山,反而会有些惶恐,因为实在不是一个档次的。

傍晚时分,一条宽广的河道出现在了众人眼前,一阵清风吹过,带起江边的芦苇发出“沙沙”的声音。

大家赶路的乏累,也被这阵小风吹的神清气爽。

徐婉儿指着河流说道:“这就是西江,过了对岸,离山城也就只有几十里的路了个”。

江面宽阔平静,两岸长满了高可及人的芦苇杂草,却不见有任何船只渡口的影子。

怎么过河,成了眼下摆在众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周明建议道:“我们砍些小树,扎个筏子怎么样?”

李元婴赞同道:“只有这个法子了,江面太宽阔了,没有舟筏实在是过不去。”

说罢,众人一起行动起来,砍树的砍树,割藤条的把树桩扎起来绑紧,不一会功夫,一条小筏就做成了。

周明和沈泽将小筏推进江里,众人正要上筏。

惊奇发现就在对面江心处,突然出现了一艘单人小艇。

一人坐于艇上,身披蓑衣,面目被头顶的斗笠遮住,看不清楚,手里握着一支奇怪弯曲的树枝,似乎是在垂钓,情形异常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