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一举一动,焉耆王早已通过尉犁王、危须王知道的一清二楚。王俊还蒙在鼓里。
由于乌垒离焉耆都城渠城有四百余里,王俊按照李崇约定方针,全部轻骑两日之后四军同时汇合焉耆都城渠城。如果是这样焉耆恐怕要覆灭或者逃亡匈奴,焉耆王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要想办法逐个击破。不过他并没想有到郭钦这一路,因情报也就是东西三路兵马。只要破了王俊李崇两路人马,莎车国一路必定自退。不足畏惧。
王俊由于比较自大,所以以为自己兵力优势数倍于焉耆,兵锋剑指之地,敌人必定望风所逃。
焉耆王派人混入联军与尉犁王、危须王,姑墨王接头,传达了焉耆王想法。
尉犁王、危须王,姑墨王三人心神领会,趁着休息时找王俊蛊惑其脱离大队,再一举歼灭。实现焉耆王计划。
尉犁王说:“将军,我看这样的行军速度,恐怕到了渠城。焉耆早已准备。等待匈奴援军,我军就没有胜势。”
王俊问道:“依你之见,该如何。”
尉犁王说:“将军,应该昼夜急行,傍晚时分到达离渠城十里的一处叫山谷地方,再修整。待明早出现在渠城时,焉耆必乱。”
王俊说:“要是焉耆知悉该如何?”
危须王说:“将军,我们发兵之时早已散布消息,说两日之后到达渠城。这消息肯定会被焉耆获悉,焉耆怎敢轻易出兵,必定固守待援。当我军出现在渠城时,焉耆王一定会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
姑墨王说:“这...你们汉人怎么说的呢?”
王俊说:“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尉犁王、危须王,姑墨王三人齐拍马屁。称将军用兵如神,焉耆必败。
王俊被马屁拍得心里忘乎所以,轻飘飘。
王俊说:“即可传我将令,大军疾驰。务必太阳落山之前到达山谷。”王俊早把李崇忠告忘得一干二净。
俗话说军令如山倒,都护府与焉耆两地相距四百多里,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也不是一天能够到达的距离。搞个长途奔袭不行吗?那样的话累个半死,强弩之末,正好被收拾。王俊殊不知进入了焉耆六千伏兵的口袋里。
只听一声呐喊,四面涌出无数焉耆兵。王俊一催战马刚要冲上前去,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背后中了数支羽箭,王俊感到身体剧痛,扭头一望尉犁王、危须王,姑墨王三人拿着弓,顿时明白自己中了人家之计,还是卧底计。王俊眼前一黑,一头栽下马来。
新军只有两千人而已,尉犁、危须,姑墨,焉耆四国兵马有一万于人,这是一场不对等的厮杀。新军见主将被射死,就知道今天无法活着出去。两千人拿起手中武器,不管有多累多饿。今天就算是战死,也不要丢了汉人的威名。两千人齐喊杀啊。两军厮杀在一起。战况有多惨烈,等到一阵喧嚣之后,战场恢复了平静,只剩残阳如血。双方付出了差不多相同死亡人数。
在焉耆军与王俊血战的时候。郭钦率军先抵达渠城,由于焉耆王全部兵力被带走,没有受到像样的抵抗,郭钦攻入渠城,纵兵大开杀戒。由于没有等到其他军队的消息,郭钦破城之后又兵退回戊己校尉府高昌壁。
尉犁、危须,姑墨,焉耆四国兵马正在山谷修整,焉耆王也在等游骑报李崇联军的行踪。
焉耆王说:“谢谢三位兄弟仗义,这一仗对焉耆事关重要,也是生死之战,胜则存,不胜则亡,谢谢三位兄弟仗义。来干了这一杯酒。等会渠城时再款待各位。”
四人一饮而进。
正在此时游骑来报,发现李崇联军离此四五里处安营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