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溱接过信展开,便见上面写道:
“公主玉展:
自数月前与公主佛寺一别,维桢至今久久未能忘怀,与公主明月清风,相谈甚欢,历历在目。别后思念之情,无时或已。今斗胆书信与公主,还望公主思谅。
维桢原在蜀地曾听闻一词,也不知公主可曾听过,但眼下维桢却也想讲与公主听听,道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维桢本对比不置可否,但如今怕正是应了自己此刻的心境。近日每每站与高楼向宫中遥望,便心中总是不由自主便记挂起了公主。
近日老太傅身体康健,维桢便也不再太学行走,未能见至公主天颜,心中便也有了几分担忧,不知公主眼下近况如何,十分忧心。
听朝中同僚说起再过几日,便是这建安城中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灯会,维桢虽地处蜀地,但也略有耳闻,心向往之。只斗胆想邀公主同游,不知公主意下如何?若公主愿与维桢一同前往,则是维桢此生之大幸也。”
顾维桢,这是要约她出去?宁溱心里砰砰的跳着,嘴角也不自觉的勾了起来,眼中笑意汲汲,不知不觉的又将信反复读了几遍,仿佛看着信上的每一个字时,都如同顾维桢在她耳边低语般。
绿竹在一旁看着宁溱的变化,却是忍不住打趣道:“顾公子这字倒是真真好看。”
宁溱这时才记起来绿竹还在她身旁站着,似是被人戳破了小心思般的,一下子便将手中的信三下五除二便折了起来,转身看着绿竹正眼含要笑的望着她,便知绿竹是在戏弄她呢,佯怒道:“好你个绿竹,竟敢打趣本公主了,看一会子玉青回来,我让她怎样收拾你。”
宁溱这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反应,惹的绿竹扑哧一下就笑了出来,道:“公主莫恼,绿竹不说了就是。”
宁溱见绿竹嘴上说着不说了,却依旧还是嗤嗤的笑个不停,便红了脸道:“将去年父皇送我的那个波斯国的匣子拿来。”
“是。”绿竹应了,便转身去取匣子,心道公主面皮薄,怕是再笑下去,真心是要恼她了。
宁溱见绿竹出了屋,便又将信展了展,细细又读了一遍,心道,有古言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莫非她与顾维桢就是如此?
绿竹将匣子取下,熏了香,便给宁溱送去,却发现宁溱已不在书房了,问了书房伺候的婢子,道宁溱往寝殿的方向去了,绿竹又急忙追了去。还没踏入寝殿,便碰着急急忙忙往出跑的小宫女,差点与她撞个满怀,绿竹便皱了眉,呵斥道:“公主的寝宫,可由得你在这里莽莽撞撞的?若是冲撞了公主你可担待的起?”
小宫女抬了头看是绿竹,脸上竟是有些惊喜,忙拉了绿竹的衣袖,有些慌乱的说道:“绿竹姐姐,你快去里头看看吧,公主正发脾气呢,谁也劝不住。”
绿竹一听,脸色也是一变,殿内已经传来了宁溱的声音,绿竹便也是慌了神,忙向里去了。一进殿,便看着一众人等跪了一地,绿竹心中便道不好,公主今日心情不错,何事竟惹的公主发了如此大的脾气?刚刚来的急,没顾上问问到底怎么回事,眼下该如何是好?
宁溱此时正坐在上座,脸上的颜色并不怎么好看,眼中也带着几分阴沉。绿竹秀眉微蹙,小心翼翼地上前问道:“公主?”
宁溱见绿竹进来了,面色也缓了几分,只伸手点了点打头跪着的一个婢子,冷哼一声道:“你这婢子,胆子倒是大的很!”
被点了名的婢女面上带着几分泪痕,忙磕头道:“公主,奴婢再也不敢了,是奴婢猪油蒙了心,还望公主恕了婢子这一回。”
原是刚刚绿竹前脚刚走,宁溱拿了顾维桢的信又读了几遍,便想着去寝殿内挑挑出宫那日穿的衣服,原想等着绿竹回来了一同去,可等了许久却也不见绿竹,只好独自一人去了寝殿。不想刚入了殿内,却见一个婢女正穿着宁溱的衣裙在铜镜面前搔首弄姿,那副模样好不得意。
宁溱听了这宫女求饶,冷声笑道:“油嘴滑舌,求饶倒是很有一套。”
绿竹在一旁听了阵子,便也听的心惊肉跳,道这婢子着实胆大妄为,竟敢偷穿公主的衣裙,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啊!仔细看着婢子,倒是生了副好相貌,人也是清秀靓丽,面上点点泪痕更是惹的人心疼,却万万是没想着行事竟是如此乖张。
宁溱看着眼前稀稀拉拉跪了一地人,心中也着实烦闷了起来,挥了挥手便道:“拉出去,重打八十打板,然后撵出宫去。”
话还未落音,便从屋外冲进来了个着粉衣的小宫女,跪在了宁溱面前。绿竹定睛一看,却也是识得这小宫女的,这粉衣宫女入宫不久,因着人勤快机灵,绿竹对她印象极深,还有几次在宁溱面前夸过她,却也不知她此刻出现到底为何?
绿竹不由得看向粉衣宫女,眼中也透着几分疑惑,只见这粉衣宫女却不慌不忙,抬了头看向宁溱道:“奴婢有事向公主禀告。”
宁溱此时已是极不耐烦,却也生生压住了怒意,冷着脸抬手示意道:“说。”
“奴婢进宫数月,与兰玉同住一屋。”说着,指了指一旁跪着的宫女,正是刚刚偷穿了宁溱衣物的婢子,接着又道:“兰玉进宫年岁长,总是事事欺压与奴婢,与奴婢同来的许多小宫女都曾被兰玉欺负,只因感念公主为人和善,奴婢生死都愿意伺候在公主身侧。昨日兰玉听闻公主要在后园子里办宴会,便回屋同奴婢说起太子殿下与端王殿下均要来,又道她容貌出彩,定能博得两位殿下的青睐。奴婢听了也是吓了一跳,但又想着兰玉平日里总是说些大话,才并未放在心上,可谁曾想,今日便出了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