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没多远,便在村头遇见了一个白白净净的女孩,正是袁克聪的小女儿任瑶。
刘铁柱与任瑶两人都在一个村子里住,从小一块儿长大,谁不认识谁呀,说起来还有些沾亲带故的。
任瑶问道:“怎么是你,这个时候,吃饭的节骨眼儿,你跑出来干什么?”
刘铁柱一脸晦气地瞅了她一眼,平时任瑶便眼高于顶,直觉得自己是个好学生,学习优秀不说,还深得老师宠爱。一点不像他刘铁柱不爱学习,成天上学校就跟上刑场一样艰难。
像他这般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在农村比比皆是,主要是整个农村大环境对教育并不重视。许多父母认为孩子们能够识得几个字,能够做些算术题,不是文盲就好。
倘若学习优秀,能够一路考出去,跳出农门固然很好,然而考不上,也没什么关系,继续在家务农就是,俨然一副望天收的架式。
所以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刘铁柱同志十分争气地拿到一个初中毕业证,便愉快地打道回府了。
任瑶向来是瞧不起村里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男孩,连搭理都很少搭理。
所以他与任瑶虽然生活在一个村子,却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向无瓜葛的。
真没想到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任瑶对他倒是十分客气,主动打招呼,刘铁柱随即反问道:“你别问我了,这时候你不也出来啦,你又干什么去?”
任瑶一脸阴郁的回道:“这还用问么,屋里实在呆不下了!”
“任瑶,你妈又在逼你复读么?”
刘铁柱素知任瑶心气颇高,从小立下大志向,一心跨过高考,问鼎大学之路。任瑶此前的求学也是一路坦途,高歌猛进,始终是学校的尖子生,直到此番下场考试,力有不逮,遭遇滑铁卢,成为一名可怜的落榜生。
说起来任家儿女的奋斗史颇有渊源,前有两个强大的榜样在那里竖着呢,任瑶的两个哥哥,便是在袁克聪的一力辅导下,披荆斩棘,闯进高等学府。
大哥任子嘉现在就读于辽liao宁大连理工大学,二哥任子善在长春的吉@林大学上学,这两所学校都是全国响当当的名牌高校,二人的未来可期。
因为任家二子鱼跃龙门,从此任家在陆南这一片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路人提起东山村的任家,都要高看那么一眼,毕竟家里一下子蹦出两个大学生,四年之后就可以吃上皇粮,成为国家的人了。
这在乡下人看来,能够住进城里,吃上皇粮,再不用下地干活,就是他们一辈子最伟大的念想,无出其右。
然而光鲜外表的背后却别有一番不为人知的景象,任家的女主人袁克聪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她的老公任嚣是镇上的粮食收购站员工,算是属于国家编制,吃公家饭的,旱涝保收,可家里除了他外,剩下的家族成员,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黄土地里刨食的,经济来源有限,却要穷全家之力供养两个大学生,很是吃不消。
自从任子嘉任子善成为大学生后,任家的生活便过的捉襟见肘,倍感艰辛。
虽然那个时代还没有见鬼的教育产业化,大学收费还是很低廉的,好像只收取一定的学费和杂费,基本上大学生是由国家出钱供养,并全部包分配,不需自家父母承担什么责任。
虽然在大学的学费没有多少,可两个大男孩要在大城市里生活,要吃饭,要穿衣,要活动,那个费用是怎么都省不下来的,必须由家庭支出。这些开支难住了农村的袁克聪,弄得她焦头烂额,疲于应付。
她大姐袁克慧曾不止一次地数落她,看着满精明的一个女人,怎么净干些赔本买卖呢?供一个大学生便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吃力地弄出两个大学生?
外表瞧着家里有两个大学生,十分的光鲜亮丽,那家里的负担有多沉重,她这个大姨可是看得分明!
反正她是根本无法理解妹妹那般拼了命也要将孩子送入大学的狠劲儿,那真不是一般人能过的日子。
袁克慧知道这是袁克聪的心结,她一辈子都不可能放下的。
当年六个兄弟姐妹中,袁家老太爷倒也没有厚此薄彼,都是供他们上过学的,此中就数老五袁克聪学习最努力最刻苦,所以成绩也最佳,时常得到老师的夸赞。后来以优异的成绩从初中毕业。
当时公社中学的老师纷纷劝袁家二老供五丫头继续深造,或许他们袁家能够培养出一个公家人呢。
袁克聪听了老师的话后,也是鼓足了气,一门心思想到考进陆n县高中,却没想到袁家没有一个人支持。
尤其袁家老太爷和老太太对于五姑娘继续求学大不以为然。在他们的传统思想里,一个女孩子能够识文断字,不是睁眼瞎,便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初中学历的袁克聪足以在那个时代的公社里横着走了,这真不是吹的。
当时农村里的初中学历可是属于高学历,好吧!
还要继续上学?两个老人实在无法理解,一个女娃娃学那么多有什么用?要那么高的学历干什么,早晚都要嫁人的,最后成为别人家的媳妇,姑娘早晚会成为外姓人家的。
而且这些年为了供她上学,家里花了一些钱,农村从来没有供一个姑娘家上高中的道理,倘若是自家小子,那就另当别论,家里不会再支持她去陆南高中。她好自为之吧。
何况陆南高中就是那么好考的么,整个县区一共十几个公社,每个公社下属都有一个初中,那么多学生来考县高中。别到时候没考上,徒惹村里人说闲话。
袁老太太是个要脸的人,她受不得别人的碎嘴子。再则县高中远离东山村,万一祖上有灵,袁克聪考上县高中,那她就要住进县城,以后的生活问题怎么解决,家里可再没有余钱了。
老太太把话撂在这里,袁克聪当场就恼了,心里就憋下一口气。去不去县高中上学,且不说,但无论如何她一定要考上陆南高中。
她就赌这口气,不能让所有人瞧扁了!
她要给全家和一众村里嗑牙说闲话的人们看看,她袁克聪也是个顶天立地的女英雄。
可能是压力过大,还是别的什么临场发挥问题,本来十拿九稳的成绩能够考入陆南高中的,却以一分之差,与这所学校失之交臂。
当她获悉自己的分数后,当即昏倒地上,由此大病了一场,从此绝了进学的念头。
然而求学的执念一直在她的心中从来没有断绝过,她上学的梦想破灭了,便将自己的心思寄托在三个儿女的身上,悉心栽培,满心希望他们能够让母亲一圆那年轻时的梦想,两个儿子倒也争气,先后考入大学,令她彻底扬眉吐气了一番。
可以说,为了儿女能上大学,袁克聪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去的,毕竟当年她就吃了这个亏,才大志不得伸的。
没想到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轮到自己的心头肉,心高气傲的小姑娘任瑶却阴沟里翻船,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大学。
将自己的三个宝贝安全送入大学,一直以来就是袁克聪一生的梦想,当然绝不允许这一梦想受到破坏,便自做主张给女儿报了名,准备复读一年,接着考。
前世里任瑶在母亲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屈服,终于复读了一年,可惜最终还是发挥欠佳,止步龙门口,仅以几分之差,没有达到大学录取分数线,再度无缘大学之梦。
还没等袁克聪说什么,任瑶却不服气起来,她就不信这个邪了,难道她任瑶天生没有上大学的命么?她不信什么命,她一定要凭自己的实力考进大学,她相信自己必定能够做到。
然后任瑶发了狠,一点都没听母亲和哥哥们的劝阻,死活还要继续复读,第三次重整旗鼓,三下考场,这次终于金榜折桂,如愿以偿的考时大连理工大学。
而三下考场的任瑶此时芳龄已经二十,这在东山村里,她这个年纪的姑娘早已罗敷有夫,她才刚开始踏上大学的四年征程。
四年本科生活,任瑶沉入知识的海洋,越学越是痴迷,不顾家人强烈反对,执意要攻读燕京大学的研究生,然后接着准备考研,一次没过,第二次才险险通过,又是三年寒窗苦读,到她彻底离开校园时,已经二十八岁高龄,仍是茕茕独立,孑然一身。
为了任瑶的感情生活,任家上下愁的不得了,任嚣和袁克聪都为之白头。
任瑶却不慌不忙地工作、学习、生活,一切按步就班,直到三十四岁时,这位老姑娘终于遇到自己心中的的郎君,与一位同门二十九岁的师弟相恋,一年后修成正果,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便是袁野所了解的表姐任瑶的辉煌历史。
而袁母始从始至终都把任瑶作为一个反面典型拿出来反复告诫自己的儿女们.
对于孩子们求学的上进心,作为母亲,李梅向来是用心扶持的,但她认为,一个人应该量力而行,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好高骛远,硬要去攫取自己力所不及的东西,那就不对了。
任瑶便是最好的反证。作为女人,她不服输,誓要上大学,本无可厚非,然而就此蹉跎了自己一个女人的青春,委实不可取。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女人的芳华就那么几年,如果不好好利用,而是孜孜于学业,即便学业再辉煌,成绩再亮丽,对于女人来说,人生也是悲哀的,可怜的,尽管她有很高的学历,薪水丰厚的工作,李梅仍然瞧不起她。
在袁妈认为,作为一个女人,任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
袁野则不认同母亲的观点,他以为,表姐任瑶算的上是求仁得仁了,一辈子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走,而且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也算得上是人生的赢家啦。
也许这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