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将整个店面都拾掇了一遍,然后各司其职,分别站到各自的岗位上工作。
袁芫与袁野他们细细商量,然后做了分工,煮面浇卤需要一个人,洗碗需要一个人,从笼屉上取包子需要两个人,收钱找零需要一个人,擦桌子收拾碗筷需要一个人,多出来的人当作机动部队随时调整补缺。
清晨五点钟,袁记快餐门前,明亮的白炽灯照射着马路上的路面份外清晰,在漆黑的夜晚中十分亮眼,几株粗壮的柳树不情愿地展示在明亮的光芒之下,无数细长的柳条垂下,带来斑斑驳驳的影子,拖的老长。
过不了一会儿,便从江阴县二中方向传过来混乱地脚步杂沓声。
自从1977年中央政府重新恢复高考以来,县二中也逐步恢复它旧有的补课传统,这也是众多偏远地区学校应对高考大关的不二法宝,一无任何投机取巧。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才,这话一无诗词的美感,但却道尽了勤奋的力量。
老师就是要求高中生不断刷题,不断做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相信勤奋努力可以战胜一切困难,都相信不断地机械重复会培养学生的条件反射能力,题海战术的手段一定能够打赢这场高考攻坚战。
像他们这些来自高考大省的孩子,除了勤奋努力,还有什么呢?实在是竞争太激烈了,不努力便会被别人挤下独木桥,没得办法。
跟他们谈素质教育,那纯属扯蛋!
从高考季中县二中大门前帖出一片又一片的大红喜报,以及数十条醒目的红色横幅来看,这种题海战术的效果还是在显而易见的,至少这个法门传了一代又一代,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移动网络的新时代,仍然被许多内地学校奉为圭臬,遵行不移,自必有其存在的根本原因。
要不说,中国孩子善于考试的大名都通过sat、托福、雅思、gre传到了大洋彼岸,其来有自呀!
每逢暑假放假前夕,江阴县二中的高一高二学子们便会接到学校通知,要求所有学子必须于8月1日提前到校,开始进入复习阶段。
起初没有给出任何理由,学校便是下了这么一道十分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严令要求所有学生配合学校的工作,虽然学生中时有不满,却也没有人敢跳出来闹事,所以一直相当无事。
后来学生的胆子越来越大,看不过眼的大有人在,开始有人置疑县二中的这项命令。
校方怕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再也不提什么提前开学的茬儿,只说是组织学生进行暑期复习,便连补课也不敢说了,这样一来,就算有胆大的学生将县二中告到江阴县教委、江城市教委,他们也抓不到什么小辫子。
可怜的孩子们,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为了跳出农门,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早早来到学校,进入严酷紧张的学习生活,这也是为什么袁野要匆匆忙忙选择在八月初开张快餐店的原因之一。
他的心头一直有一个非常可怕的忧虑,他十分担心,面对汹涌如潮的学生流,数百张嘴,数千只手的需要,袁记快餐的员工会一时应变不及,弄得手足无措,进退失据,从而导致整个快餐店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倘若真的出现这样的恶劣情况,是他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才让袁记快餐匆匆忙忙赶在8月5日开张,目的就是让袁记快餐全体员工先在八月份,这二十多天里,拿这两个年级一千多人好好练练手,彻底适应大群学生包围下的严酷工作环境,做到成竹在胸,不慌不乱,不紧不慢,面对一切困难,应对裕如,游刃有余。
这便是他练兵的真实目的所在。
待等到九月一日,江阴县二中正式开学之期,真正的学生大潮到来,直面全校三千多名海浪般的学子,袁记快餐已经积累了近一个月丰富的待客经验,汹涌人潮降临时,他们再也不会手忙脚乱,昏招迭出,收获学生的如潮恶评,最终导致生意一落千丈,甚至弄到关张歇业的地步。
再一个,也让学生适应他们这个快餐店的到来。
别看江阴县二中对学习抓的异常紧,但他们对学生的身体倒也没有掉以轻心。我们的革命导师、伟大领袖曾经教导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高考是一个持久战,不是一天两天便能结束,是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的长期抗争过程,没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成天跟个林黛玉似的,病病歪歪,那他的高考之路必将是镜中花水中月,注定失败无疑。
因为白天学生们都殚精竭虑于学习,无暇分心于身体的锻炼,所以县二中强制规定,每天清晨,吃早饭前,也就是六点前后的时间,全体学生不管什么原因,不管什么理由,都必须走出宿舍,走出教室,一起去大操场锻炼身体,时长维持三十分钟到五十分钟左右。
而这个锻炼身体的方式,绝大多数班级选择的运动方式便是跑步,长跑。
又因为全校学生人数众多,大操场一时无法容纳3000多名学生同时进行长跑运动,所以很多班级只得跑出校园,沿着马路边上进行长跑。
当然在八九十年代,清晨五六点钟的马路上,空旷无人,没有一丝雾霾,没有一个专门袭击孩子们的恐怖暴徒,那是非常安全的,不会像二十一世纪的公路上充斥着马路杀手,所有的学生被当作保护动物一样,严格地圈禁在校园,出一趟校门,得经过好几道森严的关卡。校外人员倘若想进入校门,也要经过层层检查,才能跨过门禁。
袁妈张目瞧去,但见一队学生发出夸夸夸的声响,从一片灯光下跑了过去。她张着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不为别的,那队伍的形状实在叫人一言难尽。
袁朝扫了一眼,撇了撇嘴,道:“当年国家正义党败逃台湾时,那落跑的架式也比这群学生来的整齐,你看那队伍拉的,唉……”
一言难尽,他都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好了,那景象真是够他们八个人看一年的。
这一列队伍中,打头的十多个男女学生还算队列整齐,男是男,女是女,队形分明,倒还能看出明显的两组人马。
再往后一点,男生里面便夹着两三个女生,女生队伍里面掺杂一两个男生,这倒也能看,再往后,便不忍猝视了,后边的队伍那叫一个乱,队伍杂乱也能理解,倘若他们跟上前面的大部队也就罢了,他们不,与前方队伍竟然相隔四十多米,单独又拉出一支队伍出来,而且还是稀稀拉拉的,三米一个,四米一个,这队形实在是一言难尽。
怎么跟你形容呢?你见过羊拉屎么,那个景象便是眼前袁记快餐目睹的一切。
袁牧一拍他的脑袋,斥道:“瞎说什么呢,不知道,不要乱说,那哪里是国家正义党败逃台湾的队伍,那分明就是四处流窜的土匪,好吧!”
“哈——”
刚刚整个快餐店焦虑不安的心情登时一扫而空。
黎明前的夜色中突然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传的非常远,引起了一干跑操学生们的注意,不时有人一边跑一边歪头遥望亮光处。
有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低声轻叫道:“哎哟喂,这里什么时候开了一家快餐店,我怎么不知道呀?你们知道吗?”
“好像是才开的,没看见里面到处都干干净净的?”
“我看到过,前几天便见这家快餐店在准备开业呢!”
一列一列的学生从快餐店门前跑过,不断的有跑过的学生发现了这家新鲜开张的快餐店,但始终却没有一个孩子脱离队伍,过来询问或者买东西。
倒也不是有老师管制,他们害怕不敢过来,就冲这稀稀拉拉的队形,可以想像没有人能管得住他们的,只是……
袁家众人站在门前瞧着好过去的人流,袁芫嘟着嘴,心头无比郁闷,道:“小袁野,看着满多人的,可就是不见他们进来买东西啊!”
袁野安抚道:“稍安勿躁,稍安勿躁,你得给他们时间消化一下吧。毕竟是新生事物。容他们一点时间缓冲一下。”
话音刚落,一个高高大大的男生,足有一米八几的大个子,突然闯进屋来,张口便大声问道:“老板,老板,你们这里是卖什么的?”
袁克成早就憋了一肚子的话,冲向前道:“同学,我们这里有包子和牛肉面,非常美味,你需要点什么?”
那高大壮实的男孩“哦”了一声,二话不说,一折身,重新汇入学生的汪洋大海里,又跑步去了。
这,这叫什么事儿啊?
袁克成闹了个烧鸡大窝脖,好不尴尬。
袁野别过头去,强自板着一张脸,忍着那即将迸射出来的浓浓笑意。
其他人的脸色也是十分精彩,一个个憋得脸都变作各种奇奇怪怪的颜色,或红或白或紫,就是不敢张嘴,怕一时绷不住,当时笑场,然后惹得袁克成恼羞成怒,殃及池鱼,他们全都要倒霉。
正当大家心神不属的当儿,忽听得那个熟悉的声音再度响起,“喂,老板,你们的包子里面是什么馅的?”
还是刚刚拨了袁克成脸面的那个高大壮实的男孩,这一回袁克成脸色立变,有点后怕,怕这位不按牌理出牌的孩子再闹出什么奇怪的幺蛾子,没有第一个冲过去。
估计其他人也跟袁克成的心理是一样的,也担心来个闹剧,都没敢上前。
袁野一见此情此景,只得上前说道:“我们店里的包子,是包菜猪肉馅的,8分钱一个,同学要不要买几个回去尝尝,保证你不虚此行。”
那个男孩站在那里想了一下,大声道:“你给我来四个包子尝尝吧!”
早有袁妈利落地从笼屉中取出四个热气腾腾的白色包子,装入一个土黄色的纸袋中,递给男孩,男孩伸手接过,拿着纸袋,匆匆跑出店门,直接没入熹微的晨光中。
又过了一二十分钟,跑操的学生们陆陆续续地折返回到学校,乱纷纷的马路重又恢复平静。
袁朝发涩的双目盯着外面没有一丝人影的马路,张嘴问道:“这,就,完了?”
袁牧也是一脸的失落,道:“唉,雷声大,雨点小,学生都走光了,那可不就完了么,怎么的,袁朝,你还想追过去么?”
袁克成心态却是很好,快餐店没开之前,他是前怕狼后怕虎,像只担惊受怕的小动物,一旦快餐店开业,他反而没有一点的畏惧之色,反正已经这样了,与其七想八想的,不如沉下心来,做好这个快餐店。
他安慰大家道:“不管怎么样,今天终于算是开张了,赚了三毛二,不是么?开张大吉,开张大吉,对了,袁朝,你别忘了八点钟放鞭炮,庆祝开业。这个可千万记得。”
就这样无所事事地熬了大半个小时,便再没有一个顾客光顾袁记快餐。
眼看着天光见亮,周围的景物一一显现出来,猛然听得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道:“嚯,这儿新开了一家快餐店。”
便见一个身穿白色警服蓝裤子的青年走了进来,高声问道:“老板,你们这里有什么早点?”
这一回袁克成终于见到成年顾客了,忙走了过去,殷勤地介绍说:“客人,我们小店新鲜开张,早餐有包子、牛肉面和豆腐面。包子8分一个,牛肉面两毛一碗,豆腐面一毛二一碗,您需要点什么?”
那位警察爽快地说道:“那就来碗牛肉面吧,我倒要尝尝你们这家牛肉面滋味如何,味道好的话,以后我就在你们这里安家落户了。可是味道不好,那就没有下一次了。”
一旁袁朝搭话道:“同志,您就放心吧,不会让您失望的。”
不一会儿,袁牧将做好的牛肉面从后厨端了过来。青年警察夹起一筷子面条,放入口中,嚼了两口,眼睛不由亮了起来,随手放入筷子,满心欢喜地道:“老板,你这面条非常地道,不错,不错,以后,我的早餐就有着落了。”
……………………………………
又及
这里做一个说明,这部小说《又一片蔚蓝天空》,我写的很慢,速度快不起来,请读者诸君海涵。
一个是诸事缠身,写这部小说纯粹是业余时间的游戏之作,无法做到事事兼顾,加之自己的年龄太大了,思想僵化,文思泉涌的机会基本为零,所以写作倍感吃力。
尽管写作十分吃力,可是我还是对自己要求满高的,希望写的东西可看,能够言之有物。说起来,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求全责备的心理还是有的。
既想写的言之有物,又想写的别有意趣,自我要求便越聚越多,所以写作的速度一直提不起来,有时顺风顺水时,还能做到一日一更,有时碰到打壳的时候,只能两日一更,甚至三四日一更,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
没有办法,我的能力摆在这里,请诸君谅解。
不过,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我还是会将小说完整的写下来的,只是我心里还是有隐忧,对于审查的那一关,始终放心不下,作为现代题材的小说,许多东西是避无可避的,不写吧,没意思,写吧,又碰触雷区,真是恼人,唉,慢慢想折吧。
再一个,我写文,最受不了平淡如水的文字,没有一点文采的文字,我委实接受不了,夫子说过,言之不文,行而不远,苏东坡又说,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
所以我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言之有物,而且能够有些文采,千万不能干巴巴的。这样自我要求一番,写作速度更是快不了的。
我的写作习惯通常是这样的,一个章节的初稿完成后,经过初步的润色和审看,没有发现大的问题,便即上传网站,与公众见面。
然后在随后的时间里进行第二次的修改增补,一般会在第二天的某个时间再次上传到网站。
倘若后面的时间非常充裕,我会对本章节内容进行第三次、第四次,多次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然后再次上传到网站。
一个章节,我通常要进行至少两次以上的修改润色,所以读者君,你看到的章节是我第几遍的写作,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出入的。
这便是我的写作过程,万望读者诸君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