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婚后生活的不如意
作者:三郎姓李      更新:2019-08-24 07:16      字数:4833

既然家中大佬发话了,作为家中最孝顺的长女,袁茵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便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肖军。

如此仓猝步入婚姻的殿堂,肖军心底也是很有些抵触情绪的,他就像一匹野马,自由地奔跑在无尽的原野上,想怎么撒欢就怎么撒欢,这样的日子,他还没有浪够呢?不想因为家庭而加上一根无形的缰绳,让自己无论跑多远,都要被妻子给拽回来。

既然女朋友“善解人意”,拒绝了肖家二老的美意,他也乐得顺水推舟。

经过医生的救治,肖正国终究也没死成,最后健康地走出了医院。

但因为这件事情,老肖对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存下了一些成见,有心反对,分开二人,打冷眼一瞧,不知袁茵那个小妮子使了什么法术,给肖军灌下什么迷魂药,自家的傻小子便亦步亦趋地跟在人家身后,喊都喊不动,拉都拉不动,徒呼奈何!

肖正国长叹一声,罢了,眼看着肖军这个小兔崽子已经随着袁家姓了,他使唤不动了,只得忍下了这口气,以待后日。

又过了大半年,肖军和袁茵修成正果,喜结连理。

按照规定,小两口作为棉纺厂的工人,双职工,有权分到两居室。然而理论与现实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市第一棉纺厂比不得有地任性的301厂,人家厂里房子一直属于紧俏物资,排队都很难分的到。

何况棉纺厂里青工巨多,即便肖军的老爹贵为厂办主任,手上多少有些特权,在分房子这件事情上,也不敢轻举妄动。

那个时代的官员也有贪污,也有受贿,但胆小都不太大,不似后世那般贪婪成性,心狠手黑。

肖正国当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随意给自己的儿子弄套房子。厂里千百双眼睛盯着呢,你有本事试试,人家不堵在你家门口骂个三天三夜才怪,你就算一厂之长也不能把他怎么着。

那时的工人胆儿肥的厉害,是真的会和领导撕比而不计任何代价的,为了出心头的这口恶气,他可以被穿小鞋,他可以被打压,他可以被开除,而义往无前。

八十年代,国有企业内部福利分房始终是所有职工的头等大事。

人生四件事,衣食住行,大家能不紧张么?工厂里也就涨工资可以和福利分房相提并论。一个工厂对分房的关注度不亚于后世的小鲜肉鹿晗,一举一动,全国上下都在驻足观看,不过这里不是全国,这里是全厂。

肖军不敢打歪主意,只能乖乖排队,顺着秩序等待,什么时候房子有了,什么时候,小两口才能拿到房子。这就是福利分房的规矩,

想想分配到的房子,不用花自己一分钱,就能得到一套住房,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可是再想想为了获得这套住房,不知要在工厂里熬过多少岁月,动过多少心思,也不一定得偿所愿,真不知道福利分房的政策到底是好呢,还是坏呢?

肖母刘兰芝就这么一个儿子,本来就不希望心肝宝贝结婚后分出去单过,如今看到肖军婚房一时拿不到手,眼里登时乐开了花,道:“反正房子够大,你们小两口就和我们住吧!”

肖父肖正国是第一棉纺厂的厂办主任,按厂部规定享受三室两厅的干部待遇,在人均住房不足20平房的时代,肖家的房子已经算是豪奢了,足有130多平,老夫妻,再加上小两口,住在里边,绰绰有余了。

肖军当然求之不得,婚后不用搬出去,过前途未卜的二人世界,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变化,依然还像以前一样不用离开父母,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潇洒生活,这等惬意的日子何乐而不为。

很多成年男子都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不情愿远离自己父母的家庭,单独出去生活。

作为媳妇,袁茵却满心的不情愿,她原来计划好了未来的二人生活,对自己的小家庭满怀憧憬。如今却要天天在公婆眼皮底下过日子,那种无形的压力,一想起来,头都大了,可目前不住进去,又有什么办法呢?

袁茵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世上没有一个婆婆愿意甘心情愿让出自己的儿子,与儿媳妇共享。婆媳能够和平共处,没有什么矛盾,除非一方退让,倘若互不相让,那乐子可就大喽。

自从小夫妻住进大屋后,与二老朝夕相处,刘兰芝便对儿媳妇袁茵的许多生活习性看不顺眼,直觉得这个儿媳妇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实在对不起那如花似玉的容颜。

居家过日子,如果想找刺儿,那还不容易么。

挑剔的婆婆遇上了不服气的儿媳妇,那问题就多了起来,一会儿厨房没收拾干净啦,一会儿衣服放错了地方啦,一会儿饭菜不可口啦,总之袁茵做的越多,错的越多,最后弄得她神经高度紧张。

搬入大屋之前,袁茵曾经做了一定的心理建设,知道婆婆禀性刚强,是个不好相与的长辈,只希望一起相处的日子长了,双方脾气熟悉后,能够互帮互谅,互爱互敬。做一对和睦共处的好婆媳。

不意对方只是一味的找茬挑刺,没有一点的建设性意见。

而且最不能让她容忍的是,但凡挑到一处毛病,必定上纲上线,将其错误上升到整个袁茵娘家的家教层面,这个是碰到了她的逆鳞,断断无法接受的。

在家庭的生活开支上,袁茵素来秉承乃母教诲,勤俭持家,用李梅嘴边常念叨的一句口头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辈子穷。

买菜不买卖相好的菜,贵了。以前的旧衣服倘若没有破损,能穿就穿,不必买新衣等等,刘兰芝便觉得她扣扣索索,透着一副小家子气。

“袁茵啊,你看,家里四个人都在工作,工资不老少,吃的却这么差,不是白菜,就是萝卜,哦,还有雪里红,当我们是什么,天天茹素,你是想我们全家都成佛么,也不知道在袁家时,你妈妈怎么教的你?”

袁茵看到自己娘家儿女多,生活艰难,便时不时地贴补一些家用,这种行为是刘兰芝无法忍受的,认为那都是他们肖家的钱,一分都不能分给外人。

“你要知道,你已经嫁给我们肖军,那就是我们肖家的媳妇儿,不要成日想着你那个袁家,你自己挣的工资,我们不要,用到你和你丈夫身上,作为婆婆,我不会说什么闲话,可天天想着补贴娘家,算怎么回事?你的母亲就是这样教导你作媳妇的道理么?”

但凡抓住一个小辫子,刘兰芝就揪住不放,穷追猛打,说话一点都不客气。

除了家中这位太后娘娘外,还有一位长公主肖艳,那更不是个省油的灯。

袁茵能与肖军恋爱结婚,她始终保留着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袁茵这个女人除了长相外,没有哪一点能配不上自己优秀的弟弟,要品味没品味,要家世没家世,打心眼里都瞧不上这个嫁入肖家的女孩。

是以每次回娘家,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极尽刻薄之能事。

在家中,袁茵让着公婆,那毕竟是老公的父母,多少要顾及老公的面子。

至于肖艳的挑刺,一个出嫁的大姑子凭什么能在娘家指手画脚?袁茵根本就没想过纵容她的坏脾气,不客气地顶了回去。

刘兰芝见到女儿受挫,当然不让,气冲冲地加入战团,登时三个女人吵作一团,身单力孤的袁茵很是被动。

袁茵倍感压力,便寻了丈夫肖军,叫他出面去做做他家人的思想工作,不要刻意针对她这个儿媳妇,要知道,她也是有脾气的。

而肖军从小到大,在家中一向是甩手掌柜,什么事都不管的,母亲刘兰芝又十分强势,喜欢大包大揽,他乐得让老人家操持一切。

他当然无法理解三个女人之间的硝烟,只是说,“茵,我妈就那样的人,强势惯了,时间长了,你就习惯成自然喽。不只是你,她连自己的亲儿子,我,骂起来,也是毫不留情的,你就忍忍吧。

至于大姐,毕竟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与我们的交集并不大,我抽个时候去说说她就是了,不过你也知道,她回家少,一年能回来几次,她是我的姐,脾气就那么臭,你多少让着她点,啊,茵,你是我最爱的老婆,你就多担待点吧。”

翻来覆去肖军只叫袁茵退让,退让到一定时候就好了,哪个家庭的生活不是这样在磕磕碰碰中前行的。

连自己的枕边人都劝自己隐忍,袁茵还能怎么着,这个家庭中,她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只有自己的丈夫,肖军既然这么说,她还有什么办法。硬顶着,全家都会不得安宁,算了,就这样吧。

彼此磨合的时间中,袁茵发现自己怀孕,肖军父母得信后,大喜过望。

谁都没有想到,刘兰芝对袁茵的态度自此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原来的求全责备倏忽不见,代之以像供奉菩萨一般小心侍候着,什么事儿都不让袁茵动手,煮饭买菜洗衣,家里所有一切,孕妇最大,连宝贝儿子都靠边站。

才查出怀孕的消息,刘兰芝便急急火地撺掇肖军去厂总给媳妇儿请产假,非要让媳妇休息个十天半个月,美其名曰,从现在起开始养胎,好给他们肖家生个健康的大胖孙子。

对于肖家二老的一番好意,袁茵接受不能。她理解公婆的拳拳爱护之意,却不想因为怀孕而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所以没有答应婆婆的奇怪要求。

自然肖家二老心下大为不满,碍于袁茵身上怀着他们的金孙,那一切矛盾都是浮云。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袁茵顺利产下一个女婴,就是小月月。

肖正国和刘兰芝万分渴望的金孙没有了,二人登时变了脸,连医院的大门都没进。

最后还是被儿子催逼着,在袁茵出院前一天匆匆来到病房虚应一下,看了一眼,走了个过场。

袁茵回到肖家的当天,刘兰芝便迫不及待地提议,“袁茵啊,要不,你和肖军再要一个吧,你看一个孩子也太孤单了,她以后也没个伴,可怜见的,不如你给她生个小弟弟吧!两个人也好有个照应,多好呀!”

肖正国也不住地点头附和,他们肖家绝不能在肖军这一代断了根,不然,他肖正国如何向肖家的列祖列宗交待。

袁茵当然不干了,这可是大是大非的问题。

现在可不是八一年八二年那当儿,孩子超生了也就超生了,计划生育政策管束的并不十分严格,惩罚力度没有那么狠厉,顶多扣几个月工资,便完事大吉。

可是一年一年过去,生育政策的大门越收越紧,如今你敢多生一个试试,不说别的,周围各省农村里刷的标语可见一斑,

“该流不流,扒屋牵牛”;

“宁可血流成河,不可多生一个”;

“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

“一胎生,二胎扎,三胎四胎,刮刮刮”。

看到这些口号,那些个有志于二胎三胎的青年父母们哪个心底不惴惴。

现在超生的代价越来越大,由不得你不思量一二!

去年301厂出了件事儿一时轰动全厂,就是关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事儿。

厂子弟学校里有一位教小学三年级的女老师小关,膝下已经育有一个男孩,跟肖家老太太说的的话头一般无二,觉得自家只有一个孩子,过于孤单了,犹豫再三后,夫妻二人决定再要一个。

小关刚刚怀孕,同事们第一时间便知道了,先是学校领导出面好言好语地劝说,陈说厉害,翻来覆去讲述如今计生政策之严厉。

人家关老师坚贞不屈,矢志不移告诉校长,他们夫妻是深思熟虑后,决定生下第二胎,没有一丝后悔。

然后更上层的领导出马,301厂办说话就再没有一点客气,

“你可想好,这个娃儿,只要你敢生下来,你的工作就没了,这是厂部的意见,算作最后通碟吧。”

女老师小关表现出**的无产阶级大无畏精神,坚决不屈服,硬是顶着重重压力,如愿生下第二胎。

他们夫妻预想了最坏的惩罚手段,毕竟他们是厂里的职工,301厂不能把他们怎么着,顶多扣几个月工资,或者更严厉些,再加一个全厂通报,警告处分,以前这种事不是没有发生过,依葫芦画瓢而已。

哪里知道301厂这回动了真章,就在她生下孩子的当天,厂里派人到医院,当着尚自躺在床上行动受限的小关下达了开除公职的决定。

你不是能么,我叫你回家能去!

301厂通过杀鸡骇猴的手段,警告全厂,如有再犯者,以此为例,有种,你们尽管试一试,看看我的刀快,还是你娃生的快。

从此之后,全厂超生现象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出现一起。

而第一棉纺厂与301厂情况又存在很大的不同,一棉纺属于纺织企业,纺织企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工厂里多是娘子军,女性职工占比高达九成多,可以说,这里就是女儿国,而怀孕生育都是女人的事情。

所以一棉纺是市计生委重点关注的对象,计划生育政策管的最为严格,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毫不客气。但凡跨越红线,直接除名,开格出厂,并且更狠的是,超生的孩子不予登记户籍,一辈子黑户,一丝情面都不给。

(后来才知道,公安局不给超生孩子上户口都是地方上的土政策,根本不合法,共和国政府从来没有下发过这样匪夷所思的法规。)